6月6日消息(焦焦)今日,在由C114主办的5G“三生万物”系列之“大咖论道”线上论坛上,国网浙江电力高级专家 5G总工邵炜平与大家分享了“电力调控领域5G应用经验”。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早在2020年9月22日,向全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邵炜平介绍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底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26%,预计2025年上升为30%,2060年上升到60%以上。所以要实现上述“双碳”目标,电力是绝对的主力军。电力领域降碳要靠清洁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去年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9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给我们电力领域降碳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通信提出新要求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大部分都有强不确定性特点,同时还有容量小、数量多的特点,传统电力系统明显已不再适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逐步转变为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协同、大电网与微电网协同的控制模式,从而对电力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
邵炜平在论坛上表示:“国网浙江电力自2019年7月起,开展电力调控领域5G应用创新实践,2020年底完成省级广域5G硬切片试点应用,2021年下半年完成5G硬切片电力应用商业模式谈判,并在现网上完成了13项5G切片安全性、可靠性测试,收获了一些“5G+电力”的应用经验。”
“5G+电力”已收获丰富的应用经验
电力调控业务本质上是一个广域的电力工业控制系统,封闭性、安全性、可靠性是该系统最本质的特征。5G硬切片能基本满足上述业务需求,构建电力调控领域5G应用总体技术方案。电力调控领域5G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从UPF部署、切片隔离、边界链路、终端IP规划四个方面进行5G电力虚拟专网搭建,确保不同电力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核心网侧采用入驻式专用UPF、无线传输侧采用RB资源预留隔离、有线侧采用FlexE隔离、边界链路采用专线或裸光纤、终端IP地址按业务类型分开规划,确保不同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论坛上,邵炜平还从业务典型数据流向、主要性能参数和网络安全加固措施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5G+电力”的主要技术性能体现。
首先,业务典型数据流向为:通信终端→接入网基站→承载网→核心网(电力专用UPF)→电力业务系统安全接入区。
依据2021年10月,中国电科院现网实测情况,主要性能参数可达到:通道单向下行时延平均约为6.86ms,单向上行时延平均约为9.24ms;上行速率大于1Mbps;运用拥塞终端向基站进行灌包测试,具有RB资源预留的空口切片上下行速率、时延均不受影响。
在网络安全加固措施方面,电力业务终端采用机卡绑定等措施、分配固定IP 地址,配置电力专用鉴权服务器;业务终端或微型纵向加密装置与通信终端采用一体化设计;业务终端与业务系统间应进行双向认证,按需对业务数据加密。
“5G+电力”已取得多方面应用成效
有了5G技术的支撑,“5G+电力”也取得了不少应用成效,邵炜平在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3大应用成效:
一、在技术验证方面,通过5G应用试点,验证了5G硬切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满足电力调控领域各项业务要求,为国网总部推出《5G电力虚拟专网承载电力控制类业务技术方案(试行)》等标准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完善产业链方面,我们积极提报国家标准草案《5G电力通信 第3部分:虚拟专网综合管理平台》等,研发配套5G电力虚拟专网综合管理平台,推动“5G+电力”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三、在社会效益方面,解决了电网末梢业务远程控制难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分布式能源、可中断负荷远程调控远程、配电网故障隔离与远程恢复等功能,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最后,展望“5G+电力”后续发展,邵炜平认为:“国网浙江电力在电力调控领域的探索实践,也仅仅是“5G+电力”的一项有益尝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去研究解决,比如电力行业定制化芯片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一起研究解决,在此也希望后续有机会与5G相关的技术研究机构、产品供应商、网络运营商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5G+电力”的应用与发展,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山东: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重庆:创建“机器人+”应用场景,4年内发展一批中高端机器人
- 进博增“智” 联通向“新”| 上海联通智慧升级通信保障 5G+AI赋能第七届进博会【网络向新篇】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SK电讯宣布最新战略:打造“AI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成为亚太AI枢纽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