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消息(南山)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到今天为止,我国5G发牌整整三周年。三年来,5G端到端实现基本普及,5G产业发展引领全球步伐。
今日,由C114主办的5G“三生万物“系列之“大咖论道”线上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发表主题演讲表示,我国5G应用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同时,5G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等待业界解决,从而释放5G的巨大潜能。
5G应用扬帆远航
5G发牌三周年,我国已经部署5G基站超160万个,占据全球一半以上,基础设施力量雄厚。同时,5G的价值在于应用,尤其是面向B端市场的垂直行业应用,这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
王志勤表示,我国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行业应用,不仅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指引,各部委也发布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例如工信部等十部委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成为5G行业应用的重要指南。各地政府依然积极释放政策红利,结合地方经济产业特点,从推动5G产业发展向布局5G应用深化。
此外,每年举办的“绽放杯”5G应用大赛,已成为全国性5G应用重要发展平台。王志勤介绍,2018年~2021年,四届“绽放杯”大赛共有超过2万个参赛项目,涵盖了工业、医疗等超过20个领域;参赛单位近8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到第四届大赛获奖项目,智慧城市、文化旅游、智慧教育等领域项目数量大幅增长,5G行业应用已经从“一枝独秀”,发展到“百花争艳”。
王志勤强调,部分应用已经在全国开始规模推广,例如医疗、工业领域,5G应用项目增加6~8倍,项目规模化省份拓展3倍以上。与此同时,5G与定位、大数据、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新技术融合创新,虚拟专网、上行增强、5G LAN等满足行业特定需求的5G技术也逐渐成熟,为5G行业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我国5G应用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
5G规模化发展四阶段
“绽放杯”参赛项目爆发式增长显示出各行各业对5G应用的热情,预示着5G的巨大应用潜力。而规模化发展,才是5G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演讲中,王志勤将5G规模化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展技术验证,验证5G技术在行业应用的可行性;第二阶段是开展场景适配,明确场景和需求,形成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是开展行业适配,5G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与各行业进行适配磨合和商业探索。第四阶段是实现规模成长,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应用,尽快降低成本实现规模量产,找出商业模式。
王志勤表示,当前大部分重点行业处于场景适配阶段,也就是从“消除技术的不确定性”,过渡到了“消除需求的不确定性”。这说明,经过三年发展,5G行业应用走过了“预热期”,处在“起步期”,接下来将迈入“成长期”。
部分行业的5G应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王志勤介绍,工业企业在业务、安全、运维、成本等方面对5G存在需求,不同工业领域根据自身变革需求及数字化水平,将逐步落地5G应用。5G+工业互联网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海尔工厂机器视觉质检准确度提升至99%;天津空客AI视频告警准确率达90%左右;神火铝业预测性维护降低电耗100Wh/t等。
电力行业也是5G拓展的重点行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及数字中国背景下,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与电网业务不断深度融合,5G+电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5G差动保护,提升配电网故障定位精准度和处理效率,可快速切换备用线路,隔离从秒级降到毫秒级;再如5G应急通信,为电力抢险救灾现场提供高清视频集群通信、指挥决策等应用,提高抢险救灾效率。
5G规模应用存在诸多挑战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研究(2021)》显示,2021年5G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在直接带动、间接带动总产出方面,均比2020年增加30%以上。5G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已经露出端倪。
5G走向规模化应用,还存在诸多挑战。王志勤指出,一是行业应用创新和推广普及仍面临高成本的困扰,芯片、模组、终端,行业专网定制化,收费模式难于接受;二是5G融合应用产业支撑体系碎片化严重,各层级合作互动难,IT/OT/CT融合困难;三是行业企业对规模化应用5G仍有顾虑,包括数据、运维掌控权,网络的稳定可靠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四是5G技术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上行数据速率、定位、低时延等特性难于满足工业现场需求,网络切片及网络灵活适配等需要优化。
王志勤强调,5G应用规模化的目标,不仅仅是ICT本身的繁荣和创新,更是为实现我国数字化整体发展,为千行百业提供创新动力和基石。5G应用规模化面临挑战的本质,也是我国从模仿式创新到原始性创新的突破,是我国数字化浪潮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
因此,我国必须解决上述挑战,释放5G的真正潜力,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志勤最后建议,5G行业应用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行业内层面、垂直行业层面均要进行顶层设计,相互协同,构筑创新体系,形成5G应用规模化发展“涟漪”效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