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消息(乐思)在近日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之“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张晓彤认为,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将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中小企业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技术融合,工业互联网牵引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深化应用牵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融合应用的新场景,为技术落地开辟了更广阔空间,应用场景的丰富也反向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自身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融合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
张晓彤称,工业互联网带动工控设备、工业软件、传统工业装备等领域实现高端化突破。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带动相关领域补齐短板并逐步走向高端化,推动锻造了工业5G、工业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批产业长板,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标准发展方面,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智能、5G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基本与国际同步,工业APP、工业机理模型、开源应用等也正在加速发展。
第二是模式创新,工业互联网助力生产经营模式重塑再造。工业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数字化建模,以精准的数据分析替代笼统的经验判断,全面优化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和生产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工人的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有效降低了研发、设计、材料、人力等运营成本,增加了产品产量,扩大了企业收入。
张晓彤表示,工业互联网打通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上下游,使供应链上相关企业实现信息的高水平共享,助力企业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中小企业能够及时的根据获取市场信息,并根据下游企业的需求、上游企业供给的变化制定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进行精准预测和整体优化,并根据此采购生产资料、组织生产,提升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对供应链的精益管理。基于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设备共享、产能共享、技术服务共享等共享制造模式,开放闲置的资源和能力,加速共享经济在制造业转型中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增长动能。
第三方面是智力共享,工业互联网降低企业数字化应用门槛。借助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快速寻找、购买、应用工业APP等软件产品,获取所需的智力资源,而不必经过“确定人员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开展人员甄选——签订劳务合同”一套繁杂的人员招聘流程,大大节省了企业组织智力资源的时间,降低了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目前,全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部分平台已形成了超过万人的开发者社区输出的智力资源。
张晓彤称,基于工业APP所包含的智力资源,中小企业的普通员工也能够完成高技术工作,企业不必过度地依赖高素质人才开展业务。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对中小企业一般技术人员的高技术赋能。目前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开发了低代码、图形化编程工具,支持用户采用拖拉拽方式进行应用创建、测试、扩展等,大大简化了开发流程、降低了开发门槛,使普通员工开发复杂工业应用成为了可能。
第四方面是渠道拓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产融结合模式的创新。工业互联网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高可信的实时数据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透明度,协助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产业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生亏损的可能性,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工业互联网催生以数据驱动企业经营生产的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企业不仅生产数据,更依托数据开展生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企业资产。通过对数据价值评估,中小企业可以以生产经营数据为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大大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最后一个方面是生态构建,工业互联网加速新兴产业体系完善。立足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核心产业部门的双重定位,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助力中小企业构建扎实的发展基础。着力提升数据要素的价值能力。深化工业互联网、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赋能作用,构建区域工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工业数据的汇聚能力,更好地发挥基于数据的服务能力,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的升级。
张晓彤坦言,产业数字化进程带动了数字贸易范围向数字化服务拓展,尤其是面向制造业服务化的新业态新模式,依托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将有力支撑中小企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