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消息(林想)日前,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广聚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采访时表示,美国市场对公有云的接受程度较高,而在中国,尽管公有云市场需求始终存在,但政府和企业类客户还是更倾向于私有化部署。
李广聚预测,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混合云架构,形成与私有云长期并存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抓住机遇,联通云全面升级,打造了物联感知云、数海存储云等七大场景云,满足不同客户上云的差异化服务需求。
我国混合云与私有云长期并存
“当前,算力发展已成为全球趋势。”李广聚指出,从应用层面看,数字化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如企业的生产产、管理、销售等,但最底层的能力需求是相同的,即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只有建立了算力基座和数据底座,把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使其可检索、可应用,才能实现不同应用间的数据互通,让相同数据在不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李广聚看来,目前我国在算力发展方面有两点趋势:
一是算力产业将继续高质量发展态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白皮书》显示,2020年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我国算力依然保持55%的高位增长,高于全球增速约16个百分点。在算力结构上,基础算力依旧是主力,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占比已超过40%。加上今年“东数西算”工程的正式启动,未来算力产业一定会继续繁荣发展。
二是算网融合是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演进的重要抓手。特别是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单纯部署在边缘的云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用户需求,而是需要一个由中心云、边缘云、连接二者的网络以及用户入云网络共同组成的服务。李广聚强调,“在这类服务提供商中,运营商是具有优势的。”
从国际上看,我国与美国的技术趋势基本相同,但有一点存在差异。李广聚指出,美国市场对公有云的接受程度较高,亚马逊云、微软云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都比较高,大量企业也都会采购使用;而在中国,尽管公有云市场需求始终存在,但政府和企业类客户还是更倾向于私有化部署,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网络和信息安全有担心。因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后,系统里的数据就会成为企业的核心机密,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出现网络和信息安全事故,对企业将会造成致命打击。
“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私有化部署仍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就像我们都习惯把钱都存在银行,但不会觉得不安全一样,这个趋势将会慢慢改变,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混合云架构,即把核心数据放在自己独立部署的系统上,把相对不太敏感、面向公众的数据放到公有云上,形成与私有云长期并存的发展态势。”
联通云以“场景”实现差异化突围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深入,“云”既成为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又成为企业的战略型关键业务。为了抓住云计算的新机遇,中国联通一直积极布局构建以算力为核心的一体化算网融合新生态。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构建“5+4+31+X”整体布局。
资料显示,“5+4”层面主要面向中央部委、全国头部企业和线上运营客户,以海量存储和大算力为客户提供服务;“31”是指31省级骨干云池,主要是形成省内重点行业规模化优势、集约化运营,承载低时延、数据不出省政企类对外云服务业务;“X”是指本地骨干云池+边缘节点,承载超低延时,本地数据上云服务。
在李广聚看来,中国联通这种大规模算力部署,有效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支撑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全面多样的数字化需求。
然而云的江湖向来不缺话题。苏宁云、美团云、甲骨文云等纷纷倒下,也侧面印证了云计算行业竞争的残酷一面。联通云又将如何实现突围?
其实去年12月,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提出了中国联通新战略、新定位和五大主责主业,云计算就是五大主业之一。在云计算方面,联通云是承接中国联通大计算业务的统一算力基座,持续提升“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算网服务水平,为数字经济打造“第一算力引擎”。
2021年底,联通云全面升级,打造了物联感知云、数海存储云等七大场景云,满足不同客户上云的差异化服务需求。李广聚透露,重“场景”是联通云的杀手锏,目前联通云已在重点领域打造了大量标杆案例,
今年4月,联通云“出圈”深耕法律界,“天府中央法务云”正式发布!天府中央法务云依托联通云能力,融合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能力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安全可信、云网一体、自主可控、多云协同、专属定制的数字中国法律服务智能云。
前不久,贵州茅台官方“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APP上线试运行。试运行当日即登上APPStore相应榜单榜首,首日申购人次超过620万。而背后承载这一白酒行业顶流APP的云平台,正是由联通数科和贵州茅台共同打造的“茅台云”。
云计算的下半场哨声已经响起,未来的竞争也会已趋激烈。而联通云正在迅速崛起。中国联通2021年财报显示,联通云业绩表现亮眼,2021年实现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46.3%。中国联通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联通云实现加速跑,实现收入91.2亿元,同比提升114%。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