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消息(岳明)在今天的HAS上,华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F5.5G。用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的话说,“两年前在无线领域,华为最先提出了5.5G,现在已经完成了5.5G的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验证。今天,我们也在固网领域,首次提出F5.5G的产业愿景,目标是将带宽、覆盖和体验提高10倍以上。我们希望通过无线和固网这两个领域的创新,持续推进联接产业的发展。”
客观的讲,5.5G是比较成功的,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认可的背后,除了技术创新之外,5.5G非常贴合了5G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通过引入一系列的技术特性,让5G的能力从三角形走向了六边形,提升了5G网络能力和性能,极大拓展了5G在2B市场上的应用场景,让5G潜能得到了释放,为5G的商业成功奠定了基础。
回到F5.5G上,F5G的概念出现的比较晚,也比较突兀,没有F2/F3/F4的铺垫。但F5G还算是成功的,5G与F5G作为双千兆的两条腿,或者是三千兆的关键底座,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也写进了国家战略规划。在国际上,ETSI等主流标准组织也给予了认可,标准化与产业化的工作开展也比较到位。有了F5G的前期积累,F5.5G能不能成功呢?
我觉得关键取决于两个层面。首先,有没有足够的应用场景,就是未来的空间有多大。其次,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创新,来牵引支撑应用场景的落地。
第一个问题,有没有应用场景。
有!而且是很多!
我一直认为,运营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光纤网络,无线总归是有限的,有线才是无限的。从3G时代,业界就一直有个观点,无线对有线的替代,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
从联接角度来看,无线与有线只是接入介质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就是最后100米的不同,他们背后都是一样的,光纤网络才是核心价值所在。特别是随着WIFI 7的发展,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只不过,无线的ARPU比较高,投入比较大,短期内ROI显得更有竞争力,运营商和设备商们吆喝起来比较卖力而已。
作为行业的良心专家,中国电信的韦总说的很对,5G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光通信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有些业务场景,明明已经部署了光纤,明明可以用光纤很好解决连接问题,为什么要用5G?”尤其是产业互联网场景,韦乐平建议,应分别侧重和聚焦移动和固定场景,不打乱仗:从最关键的业务应用划分,5G、6G侧重中小屏幕、中等带宽和质量的数据业务和短视频,而光接入侧重大屏幕、高带宽和高质量的数据业务和视频。
韦总说的很含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能用光纤的为啥还要用5G呢?为了提升带宽,为了降低时延,为了确定性网络,5G做了很多创新,投入了很大财力与精力,但这些都是光纤与生俱来的啊,都是现成的能力啊。所以,还是要分清楚场景!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创新。
从F5.5G的愿景来看,有六个关键的维度,10倍的带宽,10倍的能效、10倍的联接数、实时韧性联接、L4自动驾驶网络、光感知与可视化。这与5.5G的能力六边形是相似的。
从这些维度来看,F5.5G与中国电信提出的全光网2.0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都在强调的是全光、智慧以及绿色三个关键词。当然,全光网2.0还强调运营商自主可控和开放解耦,这不是F5.5G关注的重点。并不是每家运营商都具备这样的决心和能力,这不是共性话题。
全光角度来看,接入、传输、交换都应该实现全光。接入侧,从FTTH逐渐过渡到FTTR和FTTB,从家庭扩展到房间,扩展到企业、园区,实现10倍联接;从接入能力角度来看,从10G PON要提升到25G和50G PON,实现10倍带宽;接入网带宽的提升,肯定需要承载和传输网同步,需要大规模引入400G和800G,提升干线网能力;从时延、韧性等角度来看,我们需要OTN持续下沉,甚至是与OLT的融合,一跳入云实现端到端确定性承载能力。
从能效和智能化角度来看,这个和无线网是类似的。业界的方案基本上都是站点级、系统级和运营级三个层面。站点级,以接入网为例,甚至是家庭网关,最大的特点就是聚沙成塔;系统级,比如OXC设备,如何去降低能耗,这是比较考验设备厂商能力的;运营级,这个更多强调的是对于运营商业务的理解以及AI能力的应用,让光网络可以自治与自智,根据不同的场景与业务,智能化的进行能耗调整。
在这些方面,包含华为、诺基亚、中兴、烽火等在内的厂商,都进行了很多实践,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在今年的“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创新。
总结下来,对于光通信产业而言,F5.5G这样的理念,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们不但要自己做好做扎实,而且还要让更多的行业、更多的用户知道,F5.5G是一个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好帮手。F5.5G和5.5G两者唯有统筹协同,各取所长,不可偏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邓伟:“两个不 两个一体”顶层设计 构建天地一体网络商业闭环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三大运营商10月成绩单:中国移动继续领跑
- 中国移动WAF软件集采:启明星辰和山石网科信中标
- Dell'Oro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光传输也必须升级
- Dell'Oro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光传输也必须升级
- 亨通光电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 中国移动抗DDoS设备集采:华为、新华三、迪普科技中标
- 中国移动5G多模路测软件集采:珠海世纪鼎利等四家企业中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