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12日消息(艾斯)根据一些金融分析师的观察和判断,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和T-Mobile可能会从2022年开始对康卡斯特、CharterCommunications、CoxCommunications和AlticeUSA等有线电视运营商(CableOperator)的核心收入产生侵蚀。
LightShedPartners的金融分析师在其2022年展望报告中写到:“今年是值得关注的一年。无线运营商最近对大段频谱的部署,将使他们能够为显著份额的市场提供可行的家庭宽带服务。”
争论的焦点在于固定无线接入(FWA)服务,该服务承诺将固定的互联网连接传送到家庭和办公室。虽然FWA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已经有大约700万FWA用户,但Verizon和T-Mobile的新动作似乎准备将这项技术推向有线电视行业的核心领域。
预测
“我们预测Verizon和T-Mobile将在2022年增加180万家庭无线宽带用户,比2021年增加的75万用户增加一倍以上。”LightShedPartners分析师写到。“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增长,康卡斯特、Charter和Altice在2021年和2019年总共分别增加了240万和270万宽带用户。投资者预计,这三家有线电视公司将在2022年增加超过200万宽带用户,但即便是这一增长水平较近年来有所下降,也可能被证明过于激进。”
其他分析师也对此表示赞同。SanfordC.Bernstein&Co.的金融分析师在最近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写到:“2021年下半年,固定无线业务可能让康卡斯特和Charter总共损失了大约18万名用户。”
并且,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巨大风险”的开始,他们表示:“这个巨大的风险似乎存在于2022年末和2023年。随着Verizon、T-Mobile和AT&T部署初始和随后的C频段频谱,以及随着T-Mobile将其2.5GHz频段的覆盖范围扩大至最后1/3的美国家庭,固定无线服务的可用性应该会扩大。”
原因
存在争议的因素有很多。首先,Verizon和T-Mobile正在将大量新频谱部署到他们的网络中。C频段频谱(Verizon)和2.5GHz频谱(T-Mobile)的增加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网络容量。根据OpenVault的数据,考虑到每个家庭平均每月要消耗近500GB的网络流量,这一点很重要。与此同时,爱立信的数据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月仅消耗12GB的流量。
其次,Verizon和T-Mobile终于将他们的FWA产品从测试阶段转移到了部署阶段。尽管Verizon多年来一直在讨论FWA服务,但它最终在去年年底开始报告实际客户数量(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共有15万客户)。同样,T-Mobile在2018年首次提出了FWA战略,但在2021年4月正式推出了5GFWA服务——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拥有64.6万家庭互联网客户,远高于其50万的目标。两家公司最近都降低了FWA服务的价格。
最后,有线电视行业似乎正处于有些金融分析公司所描述的“大减速”的早期阶段。据MoffettNathanson的分析师称,有线电视行业的这种放缓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包括新家庭组建率的下降、来自光纤提供商的竞争加剧以及FWA服务的提供等。分析师称,这种情况“令有线电视投资者感到担忧,尤其是这似乎只是未来前景的一个先兆。”
破碎的诺言
但这已经不是无线公司高管第一次表示他们对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构成威胁了。例如,Verizon的前任首席执行官LowellMcAdam曾在2016年讨论过围绕“无线光纤”的机会,以及它将如何让该公司与有线电视运营商展开竞争。(Verizon此后将重点从构成LowellMcAdam所做承诺的基础——毫米波频谱进行了转移。)T-Mobile的前任首席执行官JohnLegere在2017年写到,该公司计划用创新的电视服务“颠覆传统有线电视”。(T-Mobile在2020年悄悄关闭了源自JohnLegere承诺的TVisionHome服务。)
2022年是否会有所不同,这还有待观察。但很明显,考虑到Verizon和T-Mobile在最近几个月获得的客户增长,FWA正迅速从一个讨论话题转变成一个赚钱的项目。
不过,一些分析师并不太担心。“虽然我们看到一些无线运营商通过提供与移动服务相结合的家庭宽带(光纤或FWA)服务折扣来降低固定宽带价格,但我们认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在无线领域进行竞争要,比无线运营商在有线电视领域进行竞争更加容易,因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可以向他们整个客户群提供服无线服务,而无线运营商无法经济实惠地在所有地方提供FWA服务,即使是那些拥有大规模光纤覆盖的无线运营商(AT&T和Verizon),他们仍有大量无线客户位于其光纤网络覆盖范围之外,因此他们不具备采用融合服务定价的资格。”Evercore金融分析师在最近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写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