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消息 今天,由TD产业联盟、《移动通信》杂志社联合主办的“5G网络创新研讨会(2021)”在京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以“推动网络演进,促进应用创新”为主题,来自政府、运营商、主流设备制造商等全产业链的多位嘉宾,围绕着5G网络演进与技术创新,网络智能化,5G精准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技术经理孙奇博士发表“5G无线网络与业务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主题演讲,孙奇博士表示,无线网络向智能化和开放化演进,将持续促进网络和业务深度融合与协同,提升“网络连接+智慧服务”的多维价值。
加速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十四五”发展基调,运营商要把握数字经济机遇,通过数智化转型,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多样化的业务场景,无线网络与业务存在双向协同优化的需求。
孙奇博士指出,“5G网络将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5G垂直行业千差万别的业务场景和需求,对网络提出了面向行业的无线能力定制需求。5G与DOICT深度融合,将敏捷的为高价值2C和2B业务提供低成本专线级的确定性SLA服务保障,满足业务差异化的需求,提升网络服务价值。
网络与业务协同包含网随业动和业随网动。其中网随业动主要基于“从KPI到KQI”的运营思维转变,从传统的连接服务扩展为价值服务的模式升级。无线网络需要具备业务需求和特征、用户状态和网络状态的多维智能感知能力,并通过智能协同,分析和挖掘业务、用户和网络特征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业务特征和体验保障需求,布局面向业务模板和业务意图的网络能力定制。基于业务需求和业务特征感知、实时无线网络状态感知、实时业务SLA状态感知和预测,最终为业务提供专线级的确定性SLA服务保障。业随网动主要聚焦于进一步开放无线网络能力,使得业务也可以更好的感知实时网络状态,进一步深化行业应用与无线网络的协同互动关系,以辅助业务的优化。中国移动以业务感知无线空口状态(速率、时延、可靠性、抖动等)与实时业务SLA保障和优化为切入点,积极探索5G网业协同关键技术和方案。
围绕无线网络与业务协同参考实现架构和方案,孙奇博士介绍,“中国移动正在研究在无线接入网侧引入无线智能控制组件,作为无线网络与业务协同的锚点。其中,无线智控组件依托多维数据感知和AI分析预测能力,支持网络和业务体验双向感知和策略优化,面向业务提供确定性SLA保障和无线增值信息开放服务”。在多维数据感知方面,无线智能控制组件具有实时化、精细化和多域感知特性,在AI能力方面,无线智能控制组件支持无线网络状态如负载、干扰、用户体验速率预测和业务体验预测等能力。同时可基于数据分析能力,向行业提供高价值的信息开放能力如用户定位、无线可用速率/带宽等能力。无线智能控制组件基于云原生微服务化设计,可与边缘云平台MEC共平台部署,也可以与云化基站共平台部署,从而提供云网业一体服务。此外,无线智能控制组件进一步支持开放API,可根据场景和业务需求,灵活定制和拓展专线级的确定性SLA保障能力和无线数据分析服务。
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云网融合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线上消费用户规模加速上升、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迎来二次激增。目前,中国移动的“网业协同”双向优化已在面向视频类的业务中进行了验证,并正在积极探索和拓展XR、机器视觉质检、实时视频远程操控等无线网业协同应用场景。展望未来,5G将持续向智能化、云化和开放的方向演进,持续深化无线云网融合和网业协同,并逐步拓展能力向算网一体演进,进一步 提升”网络连接+智慧服务”的多维价值,促进5G网络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助力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 面向移动AI基础网“双20”需求,华为发布两大关键创新技术方向
- 专访硬核桃创始人吕光旭:5G消息终端覆盖率显著提升 生态发展迎来加速期
- 以数实融合创新未来,探访泉城看得见的数智化新进展
- 性能影像不必二选一:“双擎旗舰”真我GT7 Pro发布,首销3599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