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消息(水易)日前,在202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期间召开的“202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才聪,发表《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大数据构建及应用》的主题演讲,重点分享了基于北斗的农机的大数据管理。
吴才聪表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高成本、低效率、高污染等严峻问题,实现节本增效、节能环保、稳产高产是必然选择。卫星导航能够提供高精度时空导航信息,为农机精准导航、精准作业和精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据悉,北斗二号建成后,北斗在农业领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推广,例如农机自动驾驶、农机作业检测、农机运维管理、农机精准作业、海洋渔业应用等等,极大促进了农机提档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谈及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程,吴才聪表示,早在2010年前后,所有的导航技术都是引进国外,虽然农机自动驾驶好用,但由于成本原因,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进入到2013年开始,随着北斗补贴,示范项目的推进,北斗前装的立项,在历尽国产化、规模化、前装化的洗礼后,北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走向数字化的道路。
吴才聪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积极推进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大数据应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承担的某项精准农业应用项目为例,通过对小麦收割机前装自动驾驶、北斗远程监测终端设备,收集数据并汇聚到平台,包括收割机每天的工作时长,每天收割的作业面积,累计的作业面积等等,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算法,对获取的对获取的农机作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数据正在改变农机作业、组织和管理方式。”吴才聪表示,从宏观的角度看,可以整体掌握小麦收割进度;从中观的角度看,能够追踪农机的位置和工况,围绕收割热点区域配置配件和维修资源;从微观的角度看,大数据是跨区转移帮手,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收割作业。
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发现,大数据可以量化评价我国农机分布均衡性、农机利用率和农机作业效益,揭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特征和问题,为我国农机政策的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不过,吴才聪坦言,当前农机大数据应用也有诸多痛点,一方面是数据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是数据挖掘尤为关键,但是一般企业不具备这样的专业队伍和高效的算法能力。
吴才聪表示,国家农机作业大数据的首次应用,既是壮举,也是创举。它首次集成了国内主流小麦收割机制造企业的北斗定位数据;首次实现国家级大范围农机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服务。面向未来,要积极推进北斗融入业务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