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消息(林想)在日前召开的“202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峰论坛”上,工信部信管局副局长王鹏表示,北斗规模应用取得四方面阶段性成果,其中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进成效显著。网络设备方面,今年前8个月,新进网的7款同步网设备和116款5G基站全部都支持北斗授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设备会优先使用北斗授时。终端设备方面,今年前8个月,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22亿部,其中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占比达到了93%。
同时,王鹏强调,北斗应用还不够丰富,产业生态还有待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从四方面入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北斗规模应用取得四方面阶段性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重要时空基础设施,提供了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时空基准。去年7月31日,北斗3号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一年来,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已在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推广和使用。
王鹏表示,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提出了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为我国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众所周知,信息通信领域是北斗应用的重要领域,推动北斗在信息通信领域的规模应用对于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王鹏指出,工信部持续推广北斗在信息通信领域的规模应用,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北斗应用国内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指导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导航与位置服务特色任务组,构建通信导航一体化的标准体系,已经制定相关标准20余项,用统一的技术语言规范北斗的授时和定位功能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方式。针对手机、物联网、车联网、共享单车等应用场景,明确了应用北斗授时和定位功能的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测试方法,为行业内北斗规模应用和全产业链业务协同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二是北斗功能在应用领域范围快速延展,通过协调各方共同努力,加大了北斗功能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网络设备方面,今年前8个月,新进网的7款同步网设备和116款5G基站全部都支持北斗授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设备会优先使用北斗授时。终端设备方面,今年前8个月,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22亿部,其中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占比达到了93%。
三是北斗导航用户体验感知显著改善。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中国信通院搭建北斗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定位服务。目前该平台已与华为荣耀、小米、vivo、魅族等厂商达成合作,将终端首次定位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显著改善和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感知。
四是北斗系统国际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成功推动北斗2号、北斗3号进入3G PP标准体系,组织国内优质单位制定北斗网络辅助卫星定位和高精度定位相关国际标准近30项,重点解决了移动通信系统应用北斗定位的问题,填补了北斗在移动通信国际领域标准方面的空白。对于保障北斗系统国际化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方面”入手丰富北斗应用完善生态
“当前,北斗导航系统已进入全球服务的新阶段,深化北斗系统应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王鹏强调,北斗应用还不够丰富,产业生态还有待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信息通信网络和终端设备的北斗应用,拓展北斗系统行业应用和5G+北斗等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优化北斗规模发展环境。同时,王鹏希望行业相关企业、协会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并提出四点建议。
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北斗3号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对推进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广北斗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应用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相关企业、行业协会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支持北斗、使用北斗、推广北斗。
建议二,构建产业生态,研究机构、科研院所、运营企业、终端及应用企业以及芯片模组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单位,要广泛开展合作,打造覆盖产学研用各领域的协同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共享共赢的协作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北斗发展生态体系。
建议三,加快融合发展,信息通信领域和卫星导航都是当前发展最具活力的行业,这两个行业的融合将会形成强烈的倍增效应,希望大家积极探索信息通信行业与北斗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构建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体系,开发实时高精度定位监测,车道级导航,北斗短报文应急通信等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应用新模式。
建议四,推动国际合作,产业界各方要加强同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与世界先进技术和产业链的对接,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协调,辅助提升北斗系统在国外的服务能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