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的商用和普及,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体育热潮高涨的夏天,5G广播这一通信和广电领域的热点也持续升温。5G广播获得行业内外的持续关注。
潜在社会价值巨大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设施,5G广播是打造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和权威声音的信息平台的有力支撑网络。5G广播将可通过诸多典型的应用场景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一是在公共服务方面,5G广播通过单播和广播的融合,可以较低成本地提供无缝覆盖,一者可以保障广播内容全覆盖从而为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业务(例如公共宣传、应急广播、乡村教育等);二来,5G广播支持终端的“无卡接收”模式,使得公共服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三来,5G广播技术可以推动公共服务从电视屏幕扩展到智能手机屏幕,触达更广的人群。此外,新一代的5G 广播平台能以服务公众应急之所需为目的来进一步服务于百姓民生。
二是在互联网创新应用方面,5G广播与视频融合将带来无尽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第一大典型场景是直播——广播的超大容量接入可有效解决全国范围内超级网红直播所引发的观看聚集情况;而对于直播带货,一方面需要面向广大观众提供低时延、高质量直播视频的分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5G单播技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联动。因此,5G通信与广播的融合将助力这些国民生产经济新生产力的广泛发展。第二大典型场景是多视角观看——面向体育场或演播场内外用户提供多视角、瞬间回放、花絮集锦等优质体验,实现服务创新和业务增值。
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标准制定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广科院与规划院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作为独立成员加入 3GPP,推动5G广播标准立项、研究和制定。3GPP在2020年7月份冻结的Rel-16正式将5G广播纳入5G NR标准。Rel-17正在研发混合广播技术标准。基于蜂窝网络的广播/组播技术的发展由来已久,为5G广播技术标准的快速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3G与4G时代,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中信科移动就开始参与MBMS(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广播业务标准推进和产品设计的中信科移动,于2019年初就开始着手5G广播方面的预研工作,包括跟踪并参与LTE-based eMBMS 技术与5G需求之间的性能研究,同时,积极主动推进Rel-17 NR系统中引入广播多播技术项目的立项。
从LTE的MBS(移动广播服务)到5G的NR MBS,中信科移动凭借坚实的技术底蕴,不断创新挑战的技术理念,申请了约数十篇的技术专利,并有相当一部分专利获得了国内以及海外专利机构的授权。
随着Rel-17 NR广播多播技术在3GPP上的立项成功,中信科移动在标准领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3GPP各技术小组会议上,输出了近百篇的技术文稿,并主动牵头了十多次的技术方向总结任务,与广电等公司联合签署了近20篇技术文稿。 此外,在国内标准会议上,主动联合广电等多家企业,牵头完成了两个5G广播技术的立项工作。
产业链大力支撑
5G广播产业链相关方涉及广播电视台、地面广播网络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卫星广播网络运营商、内容所有者供应商、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芯片、手机等终端等。目前国内已初步具备 5G广播产业配套能力,随着“5G广播+5G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到现在已具备技术层面的优势。
尽管Rel-17 MBS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完成,中信科移动已经提前开启了5G广播技术的研发设计工作,分别为广电设计了用于技术演示的多套技术解决方案,并获得了运营商的认可;同时,与华为等公司一起承担了广播业务前期的设备测试,联调等相关工作。
助力未来演进
5G广播采用包含中国技术的3GPP标准,将成为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之一。作为智慧广电的重要基础设施,5G广播网同时具备了安全可靠、广覆盖、低时延、海量连接、高播发量、智能化等显著特点。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促进下以及产业链各方的大力协同下,5G广播还能取得更多的新突破。
随着5G广播技术的不断演进,中信科移动将继续加大后续广播技术演进的研发力量,持续在预研、标准、研发设计上贡献更大的力量,努力争取达到5G广播技术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 面向移动AI基础网“双20”需求,华为发布两大关键创新技术方向
- 专访硬核桃创始人吕光旭:5G消息终端覆盖率显著提升 生态发展迎来加速期
- 以数实融合创新未来,探访泉城看得见的数智化新进展
- 性能影像不必二选一:“双擎旗舰”真我GT7 Pro发布,首销3599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