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消息(乐思)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5G毫米波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指出,随着5G网络建设的规模推进,5G网络规模的覆盖已经逐步完善。5G逐渐走向了下半场,当前发展面临的巨大任务将是扩大5G的需求应用。
闻库指出,5G商用以来,通信行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和产业各方积极推动5G发展。到目前为止,5G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基站建设方面,中国已经建成了超过100万个基站,占世界的70%,终端突破4亿,是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全国5G应用案例超过一万个,覆盖了钢铁、电力、矿山等很多行业,形成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这些应用场景将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个以5G技术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世界逐渐到来。
“5G不是为了演示,而是为了使用。演示做起来可以不计代价,使用既要考虑代价还要考虑效果。如果说5G上半场是体现电信运营商单人技术的乒乓球赛,那么进入下半场面临不断扩大的应用需求,5G就成为和垂直行业共同参与、角色不同的足球赛。毫米波的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毫米波产业成熟,为以后6G太赫兹的可能使用积累经验。”闻库坦言。
同时,他认为,5G应用的繁荣离不开更多频谱的支撑,Sub6GHz和毫米波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重要的频段,目前我国5G网络的建设主要以Sub6GHz频谱为主,Sub6GHz频谱的资源是有限的,向更高频段划分成为频谱主要的走向,5G大带宽、低时延助力千行百业,并助力行业转型。
闻库认为,目前来看,行多取得了诸多的进展:
首先是技术标准逐渐成熟,3GPP已经完成毫米波34.25GHz到35.25GHz的标准化工作,中国已经打通了毫米波融入世界的频段,工信部已经确定了27.35GHz和38GHz频段用于我国5G研发技术的实验。
其次,5G毫米波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大。5G毫米波不仅能够面向To C的用户提升体育赛事的直播体验,提高上行速率,还可以面向工业制造领域的大带宽、低时延的To B场景,提高高速率传输和定位能力,5G毫米波开始走向行业应用。
最重要的是,国内厂家不断加快研发进度。在24.75GHz到27.5GHz频段中,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800M带宽同时上下行工作,大上行帧结构等研发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闻库强调:“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不断推进新时代信息通信标准化工作改革,坚持以标准制定为核心,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高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立足国内产业实际,密切跟踪ITU、3GPP、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动态,扎实推进新时代的国内国外标准化工作。”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毫米波产业的发展,闻库提出了三点倡议:
一是要积极推动毫米波的标准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针对WRC制定的毫米波频谱以及国内发布的毫米波试验频谱,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毫米波标准的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毫米波与Sub6G频段的协同组网工作。
二是聚焦基础元器件研发。毫米波带宽比较高,不仅对频率器件要求高,对数模ADDA、大带宽元器件也是大的挑战。当时在说400M、200M、100M的时候,不仅在微波器件上有一些压力,实际上在大带宽ADDA器件上也有一些压力,甚至这些压力比模拟无线电的带宽压力还要大一些,要做好无线电基站和这些装备必须克服这些困难,提升与毫米波相对应的元器件发展水平。
三是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做好冬奥会的演示示范,共同推动毫米波的成熟,为以后6G太赫兹的可能使用积累经验,太赫兹的使用不可能直接越过5G毫米波使用经验的,只有做好5G才能有6G,产业界应该共同努力,在工信部的推动下,共同做好毫米波的发展进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欧盟选定SpaceRISE联盟启动IRIS2建设,推进卫星通信战略自主
- 加速C-V2X商用进程:工信部优化车联网直连通信信道配置
- WinWin高端访谈:携手华为,乌干达MTN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 工体元宇宙创始人葛颀:2029年中国大空间沉浸式产业规模或超2500亿元
- 大数据和云计算:它们如何融合及其优势
- 深度学习在工业4.0中的重要性
- 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打造更智能的建筑
- 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商业趋势
- 提升数据资源化效率,创新数据资产化模式:《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指南(7.0版)》发布
- 亚信科技CTO欧阳晔:通算智一体,Private 5G三大核心价值凸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