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专稿(蒋均牧)国家“双碳”战略下,能源产业加速迈向深度“脱碳”,一场“绿色攻坚战”正在打响。同时,“双碳”不止是遏制全球升温的单一战略,更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中既存在巨大挑战、又蕴含有新的赛道,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的JDC能源峰会也即将踏上新的征途——9月16-17日,以“筑低碳网络,赢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绿色网络峰会暨第六届JDC能源论坛将在杭州城中香格里拉举行。届时,我们或许能从华为与“产学研用”各方的研讨分享、交流碰撞中,窥见通往绿色低碳未来的正确途径。
能源数字化大势所趋
越来越严峻的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悬于人类社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环境。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报告指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之一,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基线高出1.2℃,并着重指出诸如海平面上升、海冰融化和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指标的加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恶化的影响。联合国环境署的年度《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发现,尽管出于疫情影响,该年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世界仍朝着本世纪升温突破3℃的方向而去,《巴黎协定》设置的2℃和1.5℃两条“生命线”岌岌可危。
为扭转这一局面,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承诺在本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目标。以我国为例,去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迄今为止,已在国家和地方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一系列“双碳”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源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以5G、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给能源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数字化大潮也带来了能耗上的新挑战,ICT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将是赋能各行各业拥抱“双碳”的必要前提。
从商业角度出发,5G时代,能否有效遏制OPEX的持续增长成为运营商商业成功的重点,能耗正是其中重要一环;数据中心10年总体拥有成本(TCO)中电费占比超过60%,降低PUE已成数据中心盈利的关键因素。加之建设周期长、运维难等挑战,对传统能源系统加以改造、打造适配数字经济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已是时不我待。
筑低碳网络,赢绿色未来
商用发牌两年来,我国始终引领着全球5G的前进步伐。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建成5G基建96.1万个,占全球70%以上,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重点乡镇;5G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超过80%;形成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开始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作用。
JDC能源峰会作为一年一度的产业盛事,作为年度产业盛事,从重塑站点能源到能源目标网,始终着眼于将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能源数字化进程,构筑数字世界的能源底座。
面向“双碳”目标和快速发展的5G,绿色网络峰会暨第六届JDC能源论坛期间,华为将与国内外行业标准组织、运营商、塔商及行业伙伴一起,共同解读政策、洞察趋势、明确方向、分享实践,探索“双碳”实现路径和产业机遇,定义面向未来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
基于长期以来在ICT与能源领域的布局积累、对未来的洞察探索,华为今年年初发布了“站点能源十大趋势”,对站点能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预测、作出指引。为助力运营商践行“双碳”战略,加速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该公司通过绿色发电、高效用电以及能源网络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来实现“低碳”。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可以预见,在华为与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绿色创新技术将更快落地,切实推动“双碳”进程,让ICT、能源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受益。而JDC能源峰会也势必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千家早报|十二部门印发,事关5G规模化应用;小米申请“超级小爱主动智能”和 “AIOS” 等商标——2024年11月26日
- 未来家居装饰的人工智能设计趋势
- 个性化客户体验:人工智能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
- 引领2025:技术变革如何塑造未来商业格局
- 万物人工智能(AIoE):重新定义未来的智能生活与工作
- 什么是环境智能——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的革新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