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月/文)你是不愿搬迁的4G钉子户么?
笔者最近频繁接到运营商客服的来电:“免费为您升级到5G套餐,优先享受到5G网络服务,套餐价格却只比您目前所使用的的4G套餐贵一点点,但是赠送的流量很多。”如此这样的电话每个月都会有。
考虑到目前手机仍为4G手机并不想换机,以及套餐价格变高,而且流量完全够用。于是,拒绝了升级。
运营商的苦恼:不愿升级“搬迁”的4G钉子户
日前,一则“华为鸿蒙取消5G快捷键”的新闻引起讨论。有用户反映:在华为HarmonyOS的2.0.0.166及以上版本,删除了控制中心快捷开关面板的5G开关。不过,仍可以在“移动数据”页面开启或关闭5G数据。
对此,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表示:“去掉5G下拉快捷开关是中国三大运营商的统一要求,因为运营商发现很多用户买了5G手机但又关闭5G开关。”
据悉,不仅仅是要求鸿蒙,运营商要求今年推出的所有5G手机,都不能有这个开关。
截至2021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数达到4.95亿,将破5亿,其中中国移动2.51亿户、中国电信1.31亿户、中国联通1.13亿户。不到两年的时间,5G套餐用户数就将破5亿,发展速度很快。
虽然升级了5G套餐,但很多用户还是关闭了使用5G网络。其实,出现不愿升级“搬迁”的4G钉子户,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资费贵,笔者在运营商官网上寻找5G套餐,基本都是129元左右起步。相比4G套餐几元起步,差距还是蛮大的。而且变更5G套餐后将无法再选择办理原套餐,也就是说一旦入了5G的坑,就只能在5G套餐里打转。
其次,5G网络并未实现全覆盖。在没有5G网络覆盖的地方,升级5G套餐也是徒劳。
第三,没有5G手机。因为使用5G网络要更换5G终端,非5G终端办理5G套餐只能享受5G资费优惠,不能使用5G网络。
(图:运营商5G套餐资费)
第四,担心5G手机耗电量高。5G手机支持上行2天线发射,而4G手机仅支持单天线发射;5G手机普遍支持下行4天线接收,而大部分4G手机只支持下行2天线接收。无论是发射天线还是接受天线数量增加都会使得功耗升高。
据悉,5G手机芯片的耗电量是4G的2.5倍左右”。据估计,5G手机的耗电量要比4G手机多20%左右。
另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有一部5G手机,任何套餐都可以连接5G网络,平均网速200Mbps以上,谁乐意换5G套餐?更何况,很多人用的是4G不限制流量套餐,用5G上网更实惠。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没有对网速要求苛刻的App,消费者为什么要升级5G大餐呢?”
当然,目前来说还没有成熟的5G应用。
5G应用爆发还在等待一个爆发点 或许是终端
5G终端中,手机最为常见,但是现网的5G手机中,只有四成多用上了5G,剩下近六成还在坚持使用4G,5G网络的实际利用率,实际不到3%!努力半天,5G驻留率还是那么低,运营商难免会苦恼,但这就是现实: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03亿部,同比增长15.6%,其中,5G手机出货量1.51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4.3%。截至2021年7月底,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累计3.27亿部。
出货量增加,但在上市新机型出现了下降,2021年7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26款,同比下降38.1%,其中5G手机11款,同比下降38.9%,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42.3%。2021年1-7月,上市新机型累计239款,同比下降6.6%,其中5G手机121款,同比下降4.0%,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0.6%。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换机周期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G手机的普及速度。
今年5月份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公布的《2020年第二期5G终端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用户的换机周期进一步加长,平均达到25.3个月,比去年10月上次报告的结果又增加了0.7个月,而对比2019年第一期报告增加了整整1个月。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G应用爆发也需要一个爆发点,我觉得很可能还是终端。”
全行业都在等待5G应用的爆发。
日前,十部门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提出到2023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其中,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