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消息(余予)来自中国科大的消息显示,近日,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利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小组研制的超导探测器,基于“济青干线”现场光缆,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分别采用激光注入锁定实现了428公里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F-QKD),同时利用时频传递技术实现了511公里TF-QKD,是目前现场无中继光纤QKD最远的传输距离。
其中,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保证了QKD的无条件安全性,而未知量子态的不可克隆性,也使得QKD不能像经典光通信那样,通过光放大对传输进行中继,因此实际应用中QKD的传输距离受到光纤损耗的限制。
同时,相比传统协议,TF-QKD协议具有密钥率随信道透过率的平方根尺度下降的优势,所以特别适合远距离QKD。
据了解,此前,潘建伟团队已在实验室内实现超500公里TF-QKD的验证。然而,实际场景和实验室环境还是区别很大的,在实际场景下实现TF-QKD是极其困难的:
·实验室内温度、振动以及人活动引起的声音等噪声都可以被有效隔离,但现场环境中这些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昼夜温度起伏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现场光缆一天的长度变化总量,比实验室光纤高两个数量级,相应的长度和偏振变化速率,也比实验室光纤快两到三个数量级;
·现场光缆的损耗要高于实验室光纤,即使对现场光缆的各个连接点进行优化,损耗依然比实验室光纤高约10%;
·除此之外,由于现场光缆每根纤芯承载着不同的业务,同一光缆中的不同光纤所传输的信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相互串扰,这种串扰引起的噪声,比单光子探测器的本底噪声高两个数量级以上。
潘建伟团队基于王向斌提出的SNS-TF-QKD(“发送-不发送”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发展时频传输技术和激光注入锁定技术,将现场相隔几百公里的两个独立激光器的波长锁定为相同;随后,针对现场复杂的链路环境,开发了光纤长度及偏振变化实时补偿系统;此外,对于现场光缆中其他业务的串扰,研究团队精心设计了QKD光源的波长,并通过窄带滤波将串扰噪声滤除;最后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制的高计数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在现场将无中继光纤QKD的安全成码距离推至500公里以上。
该成果分别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和《自然·光子学》上,并被APS下属网站Physics SYNOPSIS栏目和英国《新科学家》报道。
其成功创造了现场光纤无中继QKD最远距离新的世界纪录,在超过500公里的光纤成码率打破了传统无中继QKD所限定的成码率极限,即超过了理想的探测装置(探测器效率为100%)下的无中继QKD成码极限。
除此之外,上述的工作在实际环境中证明了TF-QKD的可行性,并为实现长距离光纤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山东: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重庆:创建“机器人+”应用场景,4年内发展一批中高端机器人
- 进博增“智” 联通向“新”| 上海联通智慧升级通信保障 5G+AI赋能第七届进博会【网络向新篇】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SK电讯宣布最新战略:打造“AI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成为亚太AI枢纽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