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5G概念提出后,5G投资与回报的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先后发布2021年一季度财报,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该问题。
就在近期的央视《对话》节目上,笔者看到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说,5G进入高速口,正在换挡提速。
可见,中国运营商对5G发展充满信心,对5G节奏心中有数。我们可以从5G领先运营商的2021第一季度财报,对比分析5G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解读运营商Q1财报:5G带来商业价值
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ARPU值,从2008年3G开启时代的83元,到2018年4G高峰时期的53.1元,2019年降为49.1元,2020年四季度降至42.9元。对该连续的下降,中国移动在财报中用降幅同比收窄来描述。
其实不止中国移动,中国运营商都是这种趋势。以10年为周期看,ARPU收窄与3G、4G、5G的升级关系不大,而与中国通信“提速降费”政策紧密相关。但我们从数据中也发现,在新一代移动技术商用前中期,使用新技术的用户越多,运营商的移动业务含金量就越高。
中国移动在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指出,中国移动客户总数约9.40亿户,其中5G套餐客户总数达到1.89亿户,5G网络客户总数达到9276万户,客户结构持续优化。财报还指出,中国移动通过深入实施“5G+”计划,引领信息通信消费加快升级,实现移动ARPU为人民币47.4元,同比增长0.9%。
不仅中国移动最新财报已显现5G带来的收益增长,中国联通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中国联通通过5G创新应用引领消费升级,借力内容、权益和金融工具提升产品价值,并打造5G+垂直行业应用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联通在财报中直接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移动出账用户净增348万户,达到3.0929亿户,5G套餐用户净增2102万户至9185万户,有效拉动移动出账用户ARPU同比增长11.5%至人民币44.6元。
从这两家运营商一季度财报我们不难发现,得益于5G用户的增长,运营商多年连续下降的移动ARPU止跌转升。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5G投资带动数字经济发展。杨杰表示,5G已经带动经济总产出超过8000亿元。随着5G的不断发展,未来5G的大户或者说拉动经济规模的将大部分是信息服务的应用,也就是说5G在工业领域会成为越来越大的比重。
除中国运营商外,全球运营商也从5G发展中获益。比如,2020年暴发的疫情,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约为-4.4%,成为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最大幅度的产出萎缩。
但在此背景下,全球运营商总体经营超预期。据悉,2020年,全球运营商总体经营稳健。其中,32家主流运营商中的18家收入同比增长,21家盈利实现增长。
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40家运营商部署5G网络。我们看到,以中国和韩国运营商为代表的5G规模商用领先者,市场表现普遍转好。而借助5G实现APRU提升,成为现阶段这些运营商取得良好表现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韩国三大运营商合并营业利润在第一季度预计将达到8.6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Hana Financial Investment分析师表示:“随着5G渗透率的提高,服务销售正在全面增长,而营销成本有望下降。”
中国5G网络投资节奏:适度超前成共识
中国5G网络建设初期,就确立了“宁可路等车,不能让车等路”的“适度超前”原则。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设5G基站71.8万个,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2021年,我国提出再新建60万个5G基站的目标任务,实现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深度覆盖。截至3月底,我国建成81.9万个5G基站。
工信部赛迪智库今年初发布的《5G发展2021展望白皮书》预计,2021年我国电信运营商将持续加大5G网络投资力度,预计将是2020年的1.5到2倍,2022年5G基站建设将会达到高潮。
在去年10月,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领导认为,未来三年我国处于5G发展的导入期,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努力形成以建促用的5G良性发展模式。今年2月,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中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2600亿元,未来将继续加强政策引导,推动5G网络的研发、建设和应用。
今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也表示,我国将持续强化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打造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5G网络,有序推进5G网络由规模建设广泛覆盖转向按需建设深度覆盖,深入开展5G行业虚拟专网的试点示范,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
不仅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认为5G建设应保持适度超前,中国运营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1 MWC上海展开幕式上表示,5G网络建设需要保持适度超前,从而为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前培育土壤。
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对媒体表示,5G新基建与应用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促进,把握好建设节奏至关重要,5G基础建设应当适度超前。
而且,在笔者看来,投资大不是问题,投资效率才是关键。目前看,我国采用中频建设5G,且通过开放集采的策略,选择市场上性能最优、价格合适的产品,不只着眼现在,还着眼未来。比如在5G基站建设上,我国大量采用中频Massive MIMO,让5G网络取得更好的速率、容量和覆盖表现。
全球5G看中国:中国成为5G新标杆
美国、韩国、中国、日本、欧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5G发展领先。相比而言,美国选择毫米波并封闭市场,导致错失5G发展良机。韩国一直被视为全球5G发展的领航者,韩国的5G建网、5GAR/VR业务发展都可圈可点。我国5G持续发展,同样呈现多个亮点。
首先,从运营商5G发展模式来看,我国运营商,采用的是公开市场+无补贴的发展模式,运营成本低,对全球其他运营商具有借鉴性。在5G套餐方面,我国运营商则采用映射4G+小额叠加的更具兼容的套餐发展模式,让4G与5G价值都得到释放。
其次,我国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终端促5G发展之路,5G业务走向成熟。比如,浙江移动在11个地市举行线下5G终端展销订货会,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的行业正向循环模式。据悉,去年4月28日,在宁波5G终端展销订货会当天,有超过1000家零售渠道参与,5G终端订货量超10万台。
浙江移动还率先发布5G新消息应用,截止到2021年1月,浙江5G新消息日活注册用户超713万,日均发送消息481万。除此之外,5G导盲镜、5G AI病房看护、杭州5G公交、5G交管巡查、5G水质检测等应用正在不断推出。
最后,中国5G频谱政策更易促进运营商发展5G。中国则从一开始聚焦于中频,并对运营商采用频谱授予的方式,有效降低运营商5G网络建设成本。从结果看,截至2020年底,我国建设5G基站71.8万个,5G连接数超过1.8亿个,5G手机出货量超1.5亿部,5G手机出货占比达到60%。
反观号称5G领先的美国,5G基站数为7.5万个,5G连接数只有1千万,5G手机出货量也只有3500万部。美国5G为何落后了?因为在5G发展初期,美国将重点放在毫米波上,此后发现毫米波无法实现5G广覆盖和迅速发展,又从毫米波转移到中频。美国5G政策的犹豫不决,使其错过3年发展关键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美国政府以810亿美元拍卖5G频谱的消息,让许多人记忆犹新。这大大增加美国运营商5G发展压力,最后还需要老百姓买单。在拍得的280MHz的C波段中,最早可以商用的100MHz频谱也要等到2021年底,剩余180MHz要到2023年。
多国在5G发展中都在向中国模式看齐。比如,匈牙利在设定额外义务后,将700MHz和3.6G频谱费年费降低50%,推动5G toB业务发展,也为运营商每年节省投资1170万美元。法国频谱拍卖也采用分配+拍卖的混合方式,其中200M均分,110M拍卖
观察:5G盈利节点已到,未来大有可为
从5G发展来看,笔者认为,中国5G发展模式,符合移动通信发展规律,目前的表现符合预期,未来看好。如杨杰所说,5G进入换挡提速阶段。中国5G的发展模式,正受到全球多个地区的借鉴。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都对5G充满信心,通过补贴等方式,加速5G跨过投入期。我们看到,第一,全球各地区政府在5G发展中,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加速应用落地。比如,中国香港“鼓励及早使用5G技术资助计划”,至今累计总资助金额超过300万港币;泰国政府数字经济部泰国5G生态创新中心孵化5G应用,True成立Worldtech X,与科技初创企业合作,加强5G生态;德国10个团体获得了总额超过3800万欧元的资金,用于开发和引入创新的5G应用。
第二,5G终端价格不断下探,加速5G 2C发展。比如,三星发布最便宜5G手机Galaxy A42,售价约400美元;OPPO推出最便宜的5G手机,最低售价244美元;泰国市场也已推出14款中低端5G手机。
全球许多运营商正在采用终端补贴的方式加速5G用户发展。比如在泰国,TrueRealme7原价为7499泰铢,5G手机绑定1199泰铢/月的套餐后,该手机只需3499泰铢。
第三,运营商投资增长,区域分化明显,2021加大投资是主基调。比如中国电信继续加大投资驱动增长,2021投资预算增加2.6%;Telefonica改变“保现金流”的策略,2021年加大投资,投资密度从13.3%增加到15%;菲律宾Golobe计划2021年投资预算88~92bn(2020年是71.9bn);南非MTN 2020年停止分红支撑投资,2021预计投资约18.7亿美元,增加2%。
因此,不论是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季度财报,还是全球运营商5G发展,亦或是全球5G应用生态的建设,我们都可直观感受到,全球多国将5G当成一门好生意,当成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5G产业自身也在不断进步,领先运营商已经进入5G盈利时机。
作者:黄海峰(微信公众号ID:hhfine)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