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消息(特约作者 张运来)在今年两会上,最高层明确了“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的监管要求。这是在2020年时隔一年之后,最高层再次明确运营商进一步提速降费指标。面对最高层的持续“放水养鱼”,让惠民政策正在落到实处,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各方参与者都准备好了吗?
一、提速降费早已成为运营商的经营策略
虽然2020年最高层没有明确下达提速降费指标,但是作为竞争策略,运营商的提速降费动作一点也没有含糊。这里以5G资费为例进行说明。2019年三大运营商同步上架销售5G套餐,其中最低价套餐为128元/月。随后在2020年出现了7折营销。这种降费是实实在在的。
除了5G套餐之外,运营商在5G网络建设方面更是投入了巨大资源。有官方公开数据显示,仅2020年我国新建并开通的5G基站就超过60万座,已经实现了重大城市全面覆盖,而且在部分热点县城和乡镇也实现了5G网络覆盖。推动网络提速,运营商一刻也不敢懈怠。
实际上,除了5G套餐的打折营销和网络的疯狂建设之外,运营商在4G上的提速降费也是有目共睹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3个月的流量平均单价约为4.44元/GB,前6个月的流量平均单价约为4.26元/GB,前11个月的流量平均单价约为3.8元/GB。
另外,宽带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也说明了价格因素不再向以往那样的敏感。2020年的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净增宽带用户超过3000万户,而且这是在前几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尤其是中国移动入场宽带以后,我国的宽带价格出现了跳水式下调,宽带顺利进入千家万户。
二、提速降费进一步倍增了运营商业务规模
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自4G网络建成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激增,线上消费异常活跃,短视频、直播等大流量应用场景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这个数值有多大?我们需要对比才能看得更清楚。
同样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41.87亿GB。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从2015年的41.87亿GB,增长到2020年的1656亿GB。这里面有将近40倍的增长。在这其中既有浏览量消费量的自然增长,当然更多还是降费推动下的“敢用”。
在流量之外,宽带的增长也是异常迅速。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288.8万户,总数达2.13亿户。截至2020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84亿户,全年净增3427万户,其中中国移动一家的净增就超过2300万户,到达用户量更是超过2.1亿户。
除了流量和宽带规模的倍增之外,运营商的电信业务收入和业务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3141.7亿元;2020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6万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5万亿元。
三、宽带提速降费彻底惠民还需要打破垄断经营
实际上,监管层早已关注到了宽带垄断经营问题,而且也多次出台政策予以治理。但是从实际上的效果看,有雷声大雨点小的嫌疑,至少在部分地区,宽带垄断经营治理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解决不了宽带的垄断经营问题,再大的降费指标也难以落到实处。
宽带包括中企业企业宽带和专线,既存在运营商的垄断经营问题,也存在小区或者园区管理者垄断经营问题。运营商的垄断经营实际上就是通过小区垄断管理实现的。因此,治理宽带的垄断经营问题,还是要从小区和园区的管理整治入手,要打通真正的断头路。
从2015年至今,虽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多次牵头包括商务楼宇在内的宽带垄断经营治理,但是整体的效果还要从用户的角度来评价。实际上,治理宽带垄断经营问题,只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自己动手,甚至主动牵头是搞不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管得了通信企业,却管不了建筑和物业公司。
真正对小区和园区有管理权的是住建部。如果新建小区的内的宽带没有预设好,那么这样的小区就不应该通过验收,更不能交付房主;如果存量小区的物业敢于阻拦宽带进驻,那么就要通过罚款、甚至取消经营资格的方式强力整治。否则,再好的联合发文都有可能变成水月中、镜中花。
在某种程度上讲,最高层的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降费举措正在惠及老百姓,除了给运营商下达任务指标之外,更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绝对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解决通信降费惠民政策一公里问题需要以住建部、发改委为主的监管层强力出手。
自2015年开始并且连续实施多年之后,提速降费既推动了薄利多销让提速了用户获得感,也扩大了运营商了业务量。虽然运营商量收的剪刀差有所扩大,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需求的提升,运营商也是最终受益者。(张运来为C114特约作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 面向移动AI基础网“双20”需求,华为发布两大关键创新技术方向
- 专访硬核桃创始人吕光旭:5G消息终端覆盖率显著提升 生态发展迎来加速期
- 以数实融合创新未来,探访泉城看得见的数智化新进展
- 性能影像不必二选一:“双擎旗舰”真我GT7 Pro发布,首销3599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