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冯诚杰
30秒快读
1、iPhone 12 不仅要钱,还要命?1月26日,一条“苹果公司警告iPhone12别靠近心脏起搏器”的新闻被顶上热搜。
2、1万元苹果iPhone 12是如何“逼停”10万元ICD的?为了一探究竟,《IT时报》进行测试,结果显示:iPhone 12磁场超心脏起搏器安全阈值30倍。
近日,苹果官网发布警告,不要将iPhone12和MagSafe配件太靠近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等医疗设备。
此前,国外医学学术期刊《Heart Rhythm》发表一项研究,三名医生测试发现,将一部iPhone 12放在患者植入ICD的左胸区后,ICD立即进入“暂停”状态。
图源:网络
这意味着患者陷入危险之中,如果此时患者发生室速室颤,而ICD已经暂停工作,患者有可能在两分钟内失去生命。
1万元苹果iPhone 12是如何“逼停”10万元ICD的?为了一探究竟,《IT时报》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上述研究并非杞人忧天,专家更指出,随着生活中电子产品增多,对于ICD患者而言,类似电磁风险正在增加,新产品设计时,需要政府、生产厂家对此综合考虑。
01
实验表明
1万元手机逼停10万元ICD
《Heart Rhythm》刊出的研究第一时间得到了某心脏起搏器设备厂商的证实。
1月27日,《IT时报》记者独家拿到一份“移动手机和基站对植入性心脏起搏器装置影响”的说明显示,对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PM(人工心脏起搏器)与手机进行兼容性测试后显示,外部磁场的确会直接干扰ICD或心脏起搏器等医疗设备。新上市的手机,比如iPhone12,因为配置了更高的磁场,如果靠近植入心脏的设备,可能会抑制心律失常的检测并暂停治疗。
为了进一步验证,《IT时报》进行了模拟实验,以一台起搏除颤模拟器模拟一颗植入ICD的“心脏”,正常情况下,当患者突发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疾病症状时,ICD会自动进行放电除颤治疗。
但在实验中,当iPhone 12贴在ICD上时,模拟出的室速室颤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ICD失灵了。只有将iPhone 12移开较远距离后,ICD才又重新开始工作。
“相当于7-10万元的ICD,无法发挥关键的除颤抢救作用。”某医疗公司工程师方杰(化名)向《IT时报》记者解释道,“一旦患者发生室速室颤,ICD不马上工作的话,患者一下就会晕过去,最严重的后果是,两分钟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那么,iPhone 12是如何“逼停”心脏起搏器的?
在那篇《Heart Rhythm》文章中,研究者指出,iPhone 12背部中央充电线圈周围有一个圆形磁铁阵列,以便与MagSafe配件兼容,并帮助iPhone与无线充电器和其他外围配件对齐,简单说,就是用磁铁“抓”住充电圈,而正是这圈磁铁产生了较大磁场。
iPhone 12 Pro Max透视图 图源:IT时报
某物联网实验室专家沈力(化名)多次用特斯拉计贴合iPhone 12背部,测试结果显示,iPhone 12最大的磁场强度超过30mT(毫特斯拉),甚至会瞬间飙升至40mT。
图源:IT时报
根据设计标准,1mT以上的磁场就会对心脏起搏器设备产生影响,iPhone 12的磁场强度是这一阈值的30多倍。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将iPhone12放在胸口口袋位置,ICD将遭受30倍以上的磁场压力,从而导致瞬间失灵。
用户也可以对自己iPhone 12进行简单测试,某医疗公司技术经理王海(化名)便用三星手机里的磁场测试App对iPhone 12 Pro Max背部进行了测试,数据显示磁场强度是4384μT,也即4.384mT,即便这种软件测试的灵敏度较低,但也超过安全阈值3倍多。
02
对比测试
iPhone 12磁场高于其他无线充电手机
苹果在更新的技术文档中强调,为了支持新推出的磁吸式无线充电功能,加入了更多磁铁,但相较前代机型,iPhone 12对医疗器械的干扰风险并没有增加。
的确是这样吗?
华为Mate 20、中兴天机10、iPhone 11以及iPhone 12,沈力对比测试了这四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结果显示,iPhone 12的磁场远高于其他几款手机。同一环境下,当其他3款手机的磁场几乎为0时,iPhone 12的磁场便已经超过了2.1mT。
2020年9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曾在《JACCClin Electrophysi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iPhone 6对患者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干扰程度的研究报告,将iPhone 6放入148名植入ICD和PM患者的左胸部位,只有一位患者的心脏起搏器失灵。最后结论是,iPhone 6对心脏起搏器等医疗设备产生的干扰风险很低。
也就是说,无论是早期的iPhone 6,还是2019年发布的iPhone 11,的确对ICD没有超过标准的影响,直至iPhone 12出现。
此次警报拉响,正是由于iPhone 12对医疗设备干扰风险明显增加,iPhone 12是市面上极少数的使用磁吸式无线充电的手机。
华为Mate30、三星note20 ultra与iPhone 12 Pro Max充电线圈对比 制图:冯诚杰
植入ICD的患者能使用iPhone 12吗?
苹果表示,只要iPhone 12和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间距大于15厘米,无线充电时大于30厘米,就不用担心手机电磁干扰引发设备骤停。
6英寸左右(15.24厘米)是国际通用标准,除了iPhone外,华为、小米等手机说明书都会提醒用户保持手机与医疗设备保持15至30厘米的安全使用距离。
图源:网络
因为除了iPhone 12线圈周边磁铁外,手机其他部件中,比如相机的对焦模块、扬声器等,也会含有数量、磁力不等的磁铁,多少会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影响。
那么,15厘米是否一定安全?
沈力将测试距离缩短至更为挑战的12厘米,iPhone 12的磁场强度显示为0,因此,基本可以认为,15厘米是安全距离。一部iPhone 12 Pro的长度是14.5厘米,一部iPhone 12 Pro Max的长度是16厘米,也就是说,一部手机的长度基本是安全距离。
日常使用手机的场景中,医生通常会建议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在接听电话时,把手机放在设备对侧耳朵接听,尽量避免手机靠近心脏。
此外,有些医疗设备厂商考虑到电磁干扰的风险,医生可以在体外一键开启“磁铁反应忽略”模式,但目前只有极少数医疗设备厂商可以做到。
图源:IT时报
03
iPhone 12不是唯一的风险
不久前,《IT时报》记者曾报道过一例在乌鲁木齐通过5G为远在喀什的ICD病人调整设备参数的案例,当时患者努尔大叔心电图显示异常,医生判断,应该是ICD设备受过一次强烈的电磁信号干扰。
“随着无线充电逐渐普及,强磁场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时候病人无法判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作为长期和心脏疾病患者接触的工程师,方杰对此颇为担忧。
早些年,由于ICD等设备需要通过一些特制磁铁设备进行特定参数测试,这也是磁铁模式存在的历史原因,大多数ICD或者PM在默认设置下都是进入磁铁模式。
最后,努尔大叔的ICD设备,由医生远程设置为“忽略”磁铁模式,从而彻底规避了受电磁干扰的风险。
但是,iPhone 12并不是唯一的风险源。
早在2002年,广东媒体就报道过一个案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李伯跟女儿用手机打了会电话,就感到心慌、胸闷、喘不过气。到医院后,医生基于经验判断,是手机磁场干扰了他体内的心脏起搏器,于是,赶紧将李伯手机关掉,用上急救药十分钟后,李伯的心电图恢复正常。
除了手机外,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也都有可能使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失灵。
2020年12月,《Heart Rhythm》刊出的另一篇文章显示,一位植入了ICD的55岁妇女,戴着Apple Watch入睡监测睡眠时,被ICD失灵时发出的“哔哔”警报声惊醒,之后才知道是Apple Watch靠得太近。因此,《Heart Rhythm》建议,磁吸充电健身手环与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必须保持2至2.4厘米的安全距离。
图源:网络
CCIF(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为82779台。而且,中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普及程度远没有欧美高,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每100万人中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数量为55台,而美国和欧洲分别高达1000台。
更值得注意的是,磁吸式无线充电的应用范围正有扩大之势。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在中控台附近都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幸运的是,联合实验测试显示,这对ICD设备没有太大影响。
手机在新能源车内无线充电时的磁场为0.1mT左右 图源:IT时报
不过,一旦整部汽车也开始采用磁吸式充电模式,那磁场远高于iPhone 12,15厘米的安全距离未必能够保证。
iPhone 12只是第一个警告,ICD患者可能会遇到的类似风险,需要医疗机械厂商和电子、电器厂商共同慎重考虑,并提出解决方案。
别忘了,生命是所有产品的“生命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韩国SKT:电信网络演进范式须改变 6G将成为下一代AI基础设施
- 重庆:创建“机器人+”应用场景,4年内发展一批中高端机器人
- 进博增“智” 联通向“新”| 上海联通智慧升级通信保障 5G+AI赋能第七届进博会【网络向新篇】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出人意料: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花落U Mobile
- 浙江省政务云启动竞争性磋商 预算金额5.519亿元
- SK电讯宣布最新战略:打造“AI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成为亚太AI枢纽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