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消息,由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科技联合主办的“2020科技风云榜”今日开幕,今年活动主题为“万物再生长”。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鸿蒙OS的出现,不是为了应对美国制裁而做的替代系统。鸿蒙OS不是安卓的拷贝,也不是iOS的拷贝,它是真正面向未来IoT时代的一个全景操作系统。
王成录表示,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微微下降,2019年大概下降3%。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整体下降得会更大一些,整个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的不增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确定的事实。同时,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长,从2018年开始也基本上稳定在4到5个小时。这些信息都表明整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
但他指出,目前只有智能手机的平台生态才是非常繁荣的,而智能手表、电视、车机上的应用是非常少的。核心就在于每个硬件设备上搭载的系统是完全碎片化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20、30个之多,这样就造成开发者想做一个基于其它硬件平台的应用会非常麻烦,要换不同的平台做适配,工作量非常大。
而鸿蒙OS的诞生,华为的目标就是用一套系统来解决所有的IoT硬件设备的问题。“外界可能有猜测,华为是不是因为美国制裁开发了鸿蒙这套系统,我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王成录说,鸿蒙OS真正立项开发是在2016年5月,那时华为就在思考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到顶了以后,未来这个行业该怎么办?华为这么大的终端生意,也不可能把所有生态的根基构置在别人的系统。这两个问题促使了鸿蒙OS的诞生。
王成录表示,华为希望达到的目标是,用一套系统满足所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硬件的系统装载要求。对消费者来说,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硬件时,可以像使用一台智能手机一样的简单;对于开发者来说,在这个系统里开发一次业务逻辑代码,就可以在多个设备上部署。
他透露,华为的目标是在2021年,华为自有设备的装机量保守估计是2亿台,或者远超2亿台;更重要的是鸿蒙OS也会开放给第三方设备,保守的装机量会达到1亿台。这样加起来,在2021年,鸿蒙系统富设备的硬件基础就有3到4亿台。
“鸿蒙系统不是安卓的拷贝,也不是iOS的拷贝,它是真正面向未来IoT时代的一个全景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跟仅仅基于手机的安卓和iOS是不同的,在未来真正的IoT到来时是需要这样一个系统把底层充分地打通,鸿蒙迈出了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王成录最后说。
以下为王成录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鸿蒙OS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我们的一些思考。感谢新浪对我们的邀请!
今天我想从整个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先开始介绍我们对未来的一些考虑。
这些材料我想大家可能在各个场合都看到过,行业在谈论IoT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们各行各业、各个企业包括学术界做了很多尝试,怎么样让IoT真正地走到人们的生活中。从目前来看,我们虽然IoT的设备量增长得比较大,但是给人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还处在初始阶段。现在整个行业处在了非常好的关键的转折时期,因为智能手机从2004年第一代的iPhone出现,才真正让整个行业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过去的十几年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基于智能手机这个硬件平台而进行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个行业,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供大家来参考这个行业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信息: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微微下降,2019年大概整体下降3%多。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整体下降得会更大一些,但是整个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的不增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确定的事实。
第二个信息:过去的这几年,无论是安卓生态还是苹果生态,真正的新的App可能没有几个,除了抖音以外,可能我们整个行业不再有新的App的出现。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长,从2018年开始也基本上稳定在4到5个小时。
这三个信息表明我们整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转型期。再加上IoT硬件不断地出现,我想这个行业就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换期。
这张图想表达的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虽然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产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看一看,只有在智能手机这个平台上我们整个生态才是非常繁荣的,全球整个基于智能手机的App加起来大概400多万的量。但是除了手机之外,智能手表、电视、车机上面的应用是非常少的。应用少,消费者使用这个设备的动力就会变小,因为用这个设备没有服务。
原因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核心就在于我们每个硬件设备上跑的系统是完全碎片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或者是稍微熟悉一点的我们列在这上面就有20、30个之多,这样的一个状态就造成了开发者实际上要想做一个基于其它硬件平台的应用就会非常麻烦,要不同地去换平台,不同地做适配,不同地做各种各样的新设备上的应用,对他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
另外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是我们大大小小的设备,如果有屏幕,尺寸差异非常大。不论是苹果的AppStore上的应用还是安卓上的应用,真正的开发工作量占大头的是UI部分的适配。这么多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尺寸和分辨率,就会带来整个的开发工作量倍增。从消费者来看,第一,除了手机以外,其它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我们用这样的设备本身,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非常有限。另外,每一种设备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操作方式,对消费者来讲,学习成本是非常高的。这是目前阻碍整个由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产业向IoT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瓶颈就是在于系统的碎片化。
华为鸿蒙OS的诞生,我们的目标就是能不能用一套系统来解决所有的大大小小的IoT硬件设备的问题。外界可能有猜测,华为是不是因为美国制裁去开发了鸿蒙这套系统,我告诉大家“不是这样的”。这套系统我们真正立项开发是在2016年的5月份,那会儿我们就在思考未来智能手机这个产业的发展,它总有一天会到顶。一旦智能手机的发展到顶了以后,未来这个行业该怎么办?我们就不断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华为这么大的终端生意,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生态的根基构置在别人的系统。所以,这两个问题促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未来要做什么样的系统,这就是鸿蒙OS诞生的最核心的初始背景。
当时我们做这个系统,设定几个目标:第一,希望用一套系统去满足所有的硬件设备的装载要求,不再需要不同的硬件去定制不同的系统。第二,非常重要的,今天看起来也是非常创新的一点,我们这套系统不再把一个一个IoT硬件当作孤立的设备来看,在这套系统里,所有的IoT硬件是融为一体的。第三,针对开发者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瞄的点就是解决开发者的问题,希望开发者写一次的业务逻辑代码就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跑起来。这就是整个鸿蒙OS设计的最开始的三个目标方向,我们过去这几年也是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往下发展的。
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用一套系统满足所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硬件的系统装载要求。对消费者来讲,我们希望消费者在使用这么多硬件的时候,就像今天使用一台智能手机一样的简单。我们也希望开发者在这个系统里面开发一次的业务逻辑代码,就可以在多个设备上部署起来。这就是整个鸿蒙系统要达到的目标,我相信这个目标一旦达成,我们可能真正地去推动整个IoT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里有一个点,我刚刚已经跟大家讲了,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点,就是我们鸿蒙系统是把多设备当作一个逻辑设备来看的,它具体的实现原理是什么样子呢?我下面用两页胶片,稍微给大家做以解释。
这张图所表达的是今天我们多设备之间的连接是怎么做的。大家看图上的这些线,是连着中间这个手机的边界。今天其它厂家的手机也做了手机跟大屏之间的投屏,华为也有类似于投屏这样的体验,两者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讲一下。
其它厂家做的投屏,它仍然是把电视机、手机、车机包括摄像头当作四个独立的设备,它是通过上层的应用层把它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它的通用性和它的扩展性都不行,因为我要针对不同的应用要去做适配,这种技术再往下发展,给整个行业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我们每个应用都去适配,这个工作量是难以承受的。鸿蒙本身想怎么做呢?我们就希望将来通过整个软总线的这种连接方式,把单个设备的物理连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这就相当于我们把每个今天看到的一个一个孤立的物理设备的边界打破了,我们用无线的方式把多个设备融为一体。这种融为一体跟上层的应用是无关的,它的通用性就非常好。第二,我们只要在软总线上持续去投资、去攻克整个软总线的技术,我们就让它的扩展性会非常好,我们就希望将来我们的软总线的连接,就像在一台设备上PCB的连接一样。今天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整个带宽达到1.8个G,我们的时延小于20毫秒,我们丢包的耐受度已经超过了30%。所以,我们仍然在软总线上会持续投资,这样整个鸿蒙所倡导的多设备融合就有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将来应用开发者就不用再关注你的应用跑在哪个孤立的硬件设备上,你可以调用所有的跟这个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超级终端设备。
进一步去理解,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技术达到图上所表达的未来IoT的场景。
下面是一个一个的超级终端。“超级终端”的含义就是我们通过鸿蒙系统,把多个孤立的IoT的设备融为一体。融为一体以后,我们整个这个终端在逻辑上看是一个新的终端,就相当于消费者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场景诉求去定义自己的终端,比如办公,我可以把PC、Pad、手机融在一起。如果出行,我可以把手表、车机、手机融在一起,等等。当然这种场景会有很多,消费者自己都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设备的需求来决定哪些设备融在一起。有了这个以后,实际上对上层的应用开发者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今天所有的手机也好、手表也好,包括车机也好,所有的应用仍然是受限于单个设备本身的硬件能力和约束。我们一旦通过鸿蒙系统构成超级终端,上层的应用开发者就有机会去脱离单个设备的物理硬件能力的限制,它就可以调用更多的硬件,就会做出来我们今天单设备所无法企及到的一种体验。
这个体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用几个例子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例子大家可能会更好地理解。
第一,游戏。这个游戏的场景是手机跟大屏组成了一个新的超级终端。我们用手机的陀螺仪这种体感的传感器传递的信息,在晃动的时候就相当于操作了这个游戏。也可以多个人同时打,我们用手机扫码就可以加入到这个游戏里面来,实际上它就用了手机上的传感器的能力去判断你的动作,整个游戏就跟单设备上有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这样的能力,游戏是一个先行的例子,我们后续很多的应用都会做出来跟现在单设备上有非常大差异化的体验的应用。
第二,家居领域。在座的各位都会听到或者是买家电设备的时候,每人都在讲他的家电设备是智能化的,智能化非常重要的,一是联网。二是这个设备本身要能跟人之间进行交互。三是这种操作本身可能不受限于单设备本身的约束。这三个东西如果说做不到,消费者是体验不到智能化的体验。我们跟国内头部的家电厂家做了创新,我们希望鸿蒙这套系统装载在不同的家电设备上,跟鸿蒙的手机之间形成一个家里面的超级终端,这就让今天我们看的一个一个非常难交互的而且不可视的家电设备都变成可视化,非常方便交互。下面这个视频会给大家一个很好的直观的解释,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们用手机去碰一下这个烤箱,这个烤箱所有的状态在手机上可以看得到。我们可以寻找菜谱,一键式设置,这个烤箱就按照菜谱里的要求进行各种参数的设定。而且这个烤箱一旦做完了以后,它可以报告给手表,人就不需要待在厨房。如果是不方便的话,像饮水机在下边怎么办,我们可能用“指一指”的方式或者“扫码”的方式,也能联起来,包括料理机也都可以联起来。还有更多,所有家里面厨房的设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实现可视化,实现方便的交互,油烟机可以做体检,可以做清理包括服务的预定等等,空气净化器也可以,空调也可以,所有的家电设备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所有的老百姓几乎零成本都会用的“碰一碰”、“扫一扫”,就可以跟这种设备做联接,比今天我们要去配一个网简单得太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让所有的家电设备在手机的这个屏幕上都是可视的,我们都可以做非常丰富的交互。这是未来可能智能家电要有的样子,能实现这样的能力,就是通过鸿蒙系统把它的底层打通。如果说没有这样的系统,我们让这么多大大小小的设备能联接起来,那代价就太大了。
第三个例子是出行。出行最重要的就是便捷和安全,我们跟滴滴打车做了一个基于鸿蒙的创新,如果在手机上订了一辆车,在出差的时候可能你手不太方便拿手机,这个时候如果打车信息能够在手机上呈现,这就非常方便。信息转到了手表上,你可以看到车辆要到达的时间、车牌号,上了车以后,仍然可以在手表上去看整个运行的状态,也可以在手表上支付。大家在外出的时候,手上可能都会拎着很多东西,我们用这种方式就完全可以脱离原来手机的约束,我们就可以获得跟原来非常不一样的方便体验。
这也是一个出行的例子,我们跟百度一起做的。如果我们在野外骑车,需要导航的时候,今天我们可能要在车上搞一个架子,把手机放上去,在阳光下可能看着还不是特别方便,这个例子做得也挺好,也是一样,我们把导航利用手表和手机之间的联动,把导航关键的信息放在手表上就可以了,这时我们骑车的时候,方便抬腕看一下手表,同样能达到同样的功能。
这几个例子,我们既从南向,又从北向,给大家解释了一下鸿蒙到底是什么。南向就是我们不论是在办公的场景,在家庭的场景,在出行的场景,我们都是多设备重在一起。北向是用应用可以去跨多个设备的使用,体验不同。
最后一个例子:办公。这个例子我很喜欢,我们跟WPS做的。比如说我们开一个会议,大家讨论一个方案。如果我们讨论方案的人不在同一间会议室,异地开会,可能大家同步讨论的焦点就不太容易聚焦在一起,效率是有影响的。有了鸿蒙系统以后也是非常容易,讨论的这个人把他的材料投到一个大屏上以后,同时放上一个二维码,无论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在异地也好,或者是在不同的办公位都可以,我们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就可以加入到这里来讨论,我们每个人把他关注的焦点标注出来,其他与会的人都能看得到。这个方式实际上是另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就相当于我们手机、Pad和大屏成了远程开会的办公的终端,而且这个办公的终端上面实现的体验跟我们所有人在一起讨论一个方案是非常接近的,这样的话我们办公的效率和质量获得了大幅地提升。
这些所有的应用实际上都是华为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来做创新做出来的。如果说其他的伙伴们想做,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一页图是给了咱们的前景。
去年9月10号我们在松山湖发布鸿蒙2.0的时候就讲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但鸿蒙使能华为自己的设备,我们同样开放给合作伙伴。我们无论是从SDK还是源代码,还是开发的模组,包括开发工具,我们都开放给硬件生产厂家,大家可以非常灵活地选择自己最方便的方式去开发自己的硬件设备。更重要的就是DevEco这个工具,它是把整个从系统的加载到整个系统的烧录,到最后的测试,我们完全是一体化的。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去生产制造鸿蒙的硬件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后续会持续在SDK、源代码的开发、开发板块和模组上持续地投入,会有更多的模组不断地发布给大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去做选择。
北向对应用开发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也是咱们中国所有的开发者梦寐以求的。我们不论是编程框架,无论是我们的DevEco工具还是编译器,在此前中国是没有一个系统是有这样完整的东西提供给开发者的,所有的开发者都是基于欧美的这些系统的软件来做自己的应用,带来的问题就是非常碎片化。我们希望鸿蒙起步的这一天,就把我们编程的框架,包括我们的工具,包括编译器都去开放给大家,让大家基于这一套系统,真正在华为的这一套鸿蒙系统,或者说中国整个移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去开发自己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沉淀,相信我们的框架也好,工具也好,会越做越好。这个基础有了以后,我们未来移动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后劲是非常足的。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1年,在华为自有的设备上,我们的装机量保守估计是2亿台,我们的目标还在挑战,希望能够超过2亿台,或者远超2亿台。更重要的是我们开放给第三方设备,目前我们跟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沟通来看,保守的装机量会达到1亿台。而且我特别想跟大家强调的,这一亿台的设备全是强交互的富设备,比如说不是像灯泡、插座这种设备没有计算在内,我们都是一些强交互的富设备,比如说白板,投影仪,电视机,电子本等等,这些设备保守的装机量会有1亿台,我相信第三方的伙伴在充分理解了鸿蒙系统的价值以后,这个数据可能不只是1亿台。这样加起来,我们在2021年,鸿蒙系统富设备的硬件基础就有3到4亿台,我想这对应用开发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起步是非常好的。
我想着重谈一点开源,这一点应该说是所有的伙伴包括业界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我们去年9月10号在发布鸿蒙2.0的同时,我们当天晚上8点钟,我们的开源代码正式向业界开放,大家可以下载了。从我们公布开源一个月以后,我们的量增长是非常大的。我们第一步的开源是把128KRAM到128MRAM的小设备的前瞻代码已经开源了。今年的4月份,我们第二阶段的开源会如期进行。10月份的开源也一定会如期进行,我们也会再跟伙伴沟通,如果大家有比较强烈诉求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把第三阶段的开源再稍微提前一点。
鸿蒙这套系统本身的出现,不是华为为了应对美国的制裁,我们做了一个替代的系统。鸿蒙系统不是安卓的拷贝,也不是iOS的拷贝,它是真正面向未来IoT时代的一个全景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跟今天仅仅基于手机的安卓和iOS是不同的。在未来真正的IoT到来的时候是需要这样一个系统把底层充分地打通,鸿蒙迈出了第一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过去的一年多,不论是在南向的硬件合作伙伴,还有北向,都做了大量的创新,也欢迎咱们广大的消费者,包括媒体的朋友,包括学术界,大家来给我们不断地提意见和建议,我们不断地去改进,我非常有信心,中国的产业界、学术界和咱们开发者等等,大家力量集中在一起,我们一定能够把整个基于鸿蒙未来的IoT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做好,根扎在中国,我相信会对咱们各行各业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