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消息(南山)在今日举办的“2020中国云网络峰会”上,中国电信研究院网络运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史凡通过视频发表演讲指出,云网融合是发展大趋势,但客观来看,现阶段云和网的资源仍相对独立。云和网的发展重点是结合、融合,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一体化服务的云网融合基础设施。
“经过和云网用户、业界专家的充分调研、沟通,我们认为,云对网的需求可以从五个维度考量。”史凡介绍,一是网络性能,涉及到覆盖和带宽等。二是网络可用性,跟云业务相关的SLA保障关联。三是网络智能性,包括网络灵活多变的能力怎么匹配。四是柔性适配,网络像云一样能够快速一站式开通,自动化变更和配置。五是网络安全,涉及到地址和标识的安全,协议和身份的安全等。
现有的网络,特别是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能力,在网络性能和可用性方面,能基本满足云的所有要求;但在智能性和网络适配、网络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何提升云网性能,承载数字化应用,史凡认为,一是提供云资源的备份和多线接入;二是提供服务化的云网能力,而不是具体资源的形态;三是云能力和数据协同;四是云原生开发;五是云网内生安全。
其中,史凡强调了云原生的价值。很多业务和应用都是传统的从服务器向云端搬迁,这不是最高效和根本的目标,比较合适的方式,是整个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和管理都基于云实现。同样,现有的云安全能力,基于查找短板打补丁的方式部署,天然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未来云和网的设施构建安全能力是内生的,才有可能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
从当前来看,云和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例如切片,云资源也可以切片,可以和网络切片一起整合提供给用户。史凡强调,未来满足云网络要求的新型网络,应该具备四方面的特征:
其一,网随云动,网络建设必须考虑云资源的位置,根据云的需求部署和重构。这需要引入新的网络协议,例如SR/SRV6协议。
其二,网络云化。需要建设弹性网络,更好地为数字化平台赋能,包括软硬解耦、IT/CT融合、敏捷交付。
其三,云网深度协同。以中国电信为例,已经发布了云手机,目标是将终端的计算挪到云端,从而降低对硬件的要求。
其四,云网操作系统,包括云网大脑、云网切片、云原生的开发环境。
“云网融合面临非常好的演进环境,也存在技术方面的挑战。无论是网随云动、网络云化、云网协同,还是云网操作系统,都给业界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技术发力的机遇。我也呼吁业界同仁和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努力,早日实现云网融合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和一体化服务的最终目标。”史凡表示。
- 千家早报|iOS 18.4正式版发布:支持5G-A 网络 苹果AI上线中文语言;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2025年04月02日
- 中国卫通2024年实现净利润4.54亿元 同比增长30.31%
- 达闼凌晨发布声明:公司正常经营调整
- Omdia观察:应对AI时代 电信运营商加大自研提升竞争力
- 华为的2024年:以全面智能化为锚点,重塑数字世界底层逻辑
- 电子科技大学武刚教授:通感融合技术演进路径渐成共识 产业生态构建仍面临挑战
- 航天电器2024年营收50.25亿元:净利润3.47亿元 同比下降53.75%
- WinWin高端访谈:厘清宽带网络未来,WBBA总干事畅谈Net5.5G、千兆城市
- 从绿色到智能:塑造可持续城市的全球行动
- 家庭升级如何促进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