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消息(水易)今日,在“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发布ICT深度观察十大趋势。
趋势一: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助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预计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将更加凸显,产业数字化仍是数字经济主攻方向:预计,产业数字化占比将由2019年的80.2%提升至85%左右。
数据要素流动畅通:以数据流动驱动经济大循环,以数据价值化实现经济大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数字产业化为产业数字化赋智、提质、增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产业数字化为数字产业化提供广阔应用市场,倒逼数字产业提升创新能力。
信息消费、数字基建、数字贸易协调发展:信息消费、数字基建投资为数字贸易发展兴市、筑基、增效,推动贸易多样化、便利化、高级化。数字贸易为信息消费、数字基建投资拓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趋势二:新型基础设施赋能,构筑万物互联数字新基石
泛在、便捷、低成本、高安全物联网基础设施产业物联网连接2024年超越消费物联网。
宽带网络正进入“双千兆”时代,5G+千兆光纤+Wi-Fi6协同发展,实现网络端到端千兆接入和服务。
多级算力,云网融合将结合云端与边缘计算能力,构建云、网、边一体化的数字基础设施。
新技术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普惠AI基础设施逐步开放,区块链创新持续深入。
趋势三: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打造ICT产业增长新周期
技术能力快速升级,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的进步和创新,促进CPU芯片性能每年提升约30%;GPU芯片性能每年提升数倍;专用AI处理能力每年提升数倍到数十倍。
与此同时,计算芯片由通用到专用和异构加速:未来3年GPU占比下降30%,AI ASIC占比提高30%;以资源为主向以应用为重:未来3年超过80%的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容器化应用;计算能力部署从中心向边缘:未来3年新增边缘节点5万,云间互联和边缘云服务增长明显。
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增长,2023年数字化转型在全球技术投资额中的占比超过50%。也是在传统行业转型驱动下,计算等基础设施提速。
一方面,先进计算产业增长空间广阔。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超过1万亿美元,平均增速超8%。2023年,我国AI服务器在新增算力中占比超过70%,全球超过50%。
另一方面,5G通信带动芯片、设备全产业链规模增长。2023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超7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50%;2023年,全球5G基站累计超过500万个,平均增速超过50%,主要动力来自中国;2023年全球5G元器件市场规模近千亿美元。
趋势四:数字化转型全面启动,塑造产业智能发展新范式
面向未来5-10年,通过生产运营优化、智能研发与智能产品的涌现、服务和商业模式的表格创新、系统间的协同创新等等方式,形成清晰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和阶段。
产业数字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预计2025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
支撑未来行业转型的诸如数字孪生、数字化平台、网络等关键要素初步形成,逐步赋能交通、制造、能源、农业、医疗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趋势五:5G应用持续绽放,驱动社会生产生活新变革
5G网络的发展遵循传统规律“3阶段”发展,2020-2024年规模建设期,预计2024年To C覆盖全部城市、县区;To B重点企业行业虚拟专网达到3000张以上;2025-2028年完善期,To C网络全面广域覆盖+深度覆盖,To B网络规模发展,5G行业虚拟专网达到8000张以上;2029年左右网络替换期,新一代系统替换,6G开始引入。
应用方面呈现阶段性推进特征。消费类应用逐渐成熟,创新应用爆发。新型娱乐和游戏成为关注重点,2025年To C商业应用可达1000个以上。多级规划、多主体协作推动行业应用团体协作模式成为主要推动方式,预计2025年To B商业应用可达2000个以上
产业生态逐渐成熟。5G终端稳步发展,逐渐丰富。截止11月底,全球5G终端519款;预计2025年累计超过3200款5G终端。消费类终端以手机为主,多元发展,截止11月底,To C全球手机达到251款,预计2025年累计可达1200款以上。行业终端“基础类+定制”同步发展,预计2025年行业终端累计2000款以上,形成千万级连接。
趋势六:算法创新算力升级,AI渐入感知增强新阶段
算法增强方面,学习方式多元化;深度学习与多种技术分支融合发展;深度学习、类脑等理论体系探索颠覆性创新,试图从机理上提升认知能力,但仍处于早期阶段。算力升级方面,进行底层技术变革、计算范式演进、计算生态整合。
应用拓展方面,智能应用走深拓宽,行业赋能场景逐步深入、AI介入程度不断深化、行业需求趋于复杂化、领域渗透难度加大。下一个十年,预计70%企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预计为全球增加附加值13万亿美元。
趋势七:天地融合紧密协同,构建卫星互联泛在新服务
未来5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将从论证设计阶段进入人部署应用阶段,ITU已接收200多个星座建设申请。
低轨卫星互联网性能提升较大,速率、时延、单星容量等性能接近地面网络。对比来看,无线基站规模为百万量级,卫星互联网最多仅为万量级,其用户容量远小于地面网络;另外每颗卫星的建设运维成本是基站的数十倍以上,导致资费较高。不过,卫星互联网支持全球覆盖,可为地面网络提供补充和增强,因而,两者之间是互补融合关系。
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卫星互联网向高中低轨结合、超大规模部署、天地融合组网、星间路由交换等方向发展。
趋势八:量子信息亮点纷呈,加速技术与应用新探索
量子通信方面。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需要突破工程化和实用化技术瓶颈,完善标准化与测评认证,进一步探索和开拓应用场景,才能带动产业化发展。量子信息网络(QIN)成为近期前沿研究布局和关注热点,QIN与经典网络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并无替代关系,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实用化仍有较大差距。未来5年,QIN突破基础组件关键技术,开展网络试验与技术验证,研究组网架构与协议将是主要目标。
量子计算方面。量子计算处于原理样机研发和技术验证攻坚期,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量子纠错和逻辑比特尚未实现。近期,物理比特数和量子体积等指标屡创新高,量子计算优势得到实验验证,开始在分子化学、组合优化、量化金融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应用探索。未来5年,基于各类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计算(NISQ)样机平台能否产生“杀手级应用”将是关注焦点,实现大规模通用量子计算仍是远期目标。
量子测量方面。量子测量在时间基准、磁场、惯性、重力和成像识别等五大应用方向发展趋势进一步聚焦,在基础科研、航空航天、国防建设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分布式量子测量组网,机器学习数据后处理,集成化和芯片化系统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未来5年,量子测量技术在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微弱磁场和重力场监测系统,以及目标成像与识别系统等领域有望产生“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应用。
趋势九:数字治理体系建构,重塑数字化全球新格局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不过,全球数字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未来十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十年。随着数字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如何更好兼具效率与公平,协调不同治理主体间分歧,更好推进全球数字合作,既是未来全球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向,也对我国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趋势十:需求驱动安全转型,建设全向融通数字安全新体系
新基建加速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云网、算网、链网融合架构带来模糊化边界。以往外挂式、固化单一、松耦合的安全能力融通性不高,难以满足场景化安全需求。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新基建下的融合应用可能诱发更加高效、针对性、伪装度更高、难以检测溯源的新型网络攻击。
因而,安全技术演进需要寻求发展新范式,包括主动安全、按需安全、智能安全、架构即安全方向发展。此外,安全与网络应该向着一体化演进,推进技术、场景、业态全向融通的数字安全加速落地实践。赋能方式从固化设备形态向全面云化方案转变,应用部署从松耦合、后验式向紧耦合、前置性转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