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消息(特约作者 王常有)近期有关5G网络建设超前的讨论引起了有关运营商创新的话题。关于创新,这虽然是运营商的老话题,但这也是运营商长期以来都无法解决的痛点、赌点。运营商整体在从舒适区进入挑战区之后,面对异业渗透和互联网企业替代的冲击和压力,亟需通过创新获得持续发展能力。解决创新难题,运营商必须破除这些障碍。
一、人的问题不能只靠钱解决
从运营商的人员层级看,地级市和县级市员工是绝大多数,这些人员大多数属于生产性岗位。虽然不能直接定位生产岗位员工创新空间不足,但是这些人的主要职责是建设、销售、维护,进行岗位创新还有可能,距离技术创新较远。
虽然运营商也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一方面鼓励全员创新(属于点缀),一方面扩大新型技术科技人才的招聘规模。在薪酬待遇方面,运营商也对新兴技术类人才开始了市场化薪酬尝试,探索解决人员占比和待遇的问题。
运营商的高层领导经常去BATJ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华为、小米等企业参观学习。在学习参观中,大家是否交流过如何给创新人员创造适合干事创业的空间问题。运营商从外部挖掘了不少高技术人才,为什么没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呢?
运营商虽然距离互联网公司的距离很近,但是其骨子里还是老国企的思维,特别是其中的领导人员,领导权威、官僚做派这些都一点不少,哪怕领导明显是错误的,也要坚决执行,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运营商一模一样。
二、严防内部输血变成贪婪吸血
从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看,大家都按照专业公司主建、省市公司主战的思路,区分技术路线和生产路线。这个思路虽然避免了各省市公司百花齐放的内部重复投入问题,但是这也造成了建和战“两张皮”的问题。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内容领域,运营商的创新远远落后于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这就客观上引出了专业公司与省市公司的“两张皮”问题。相对于运营商的自有内容,广大用户更倾向于BATJ的,这是客观的市场需求。
在收入和利润的严格考核下,省市公司更愿意赚快钱,而不愿意推广或者不会积极推广不被市场认可的业务,毕竟推广业务本身就是消耗资源和成本的过程。在运营商内部,甚至有“专业公司只会趴在省市公司身上吸血”的议论。毕竟,除了省市公司推广之外,专业公司产品无法自动社会化。
三、创新公司也玩科层架构
客观上讲,技术创新本身就需要巨大的资源和成本投入,而创新的成果如果不能带了有效的收入,那么仅仅依靠投入或者依靠内部输血来养活创新,那么这种创新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毕竟创新成果没能获得市场认可。
对于专业公司来说,除了产品脱离市场之外,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错误的组织架构。专业公司乐于学习省市公司搞科层级组织架构,组建了大量的二级、三级机构,编设了大量行政领导、总监岗位。这实际上消耗了大量人工成本。
专业公司虽然学习了互联网公司的高薪模式,但是却没有学习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专业公司的领导人员是不是存在着通过设立多层级领导岗位来套取个人私利的倾向呢?至少有“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苗头。
四、技术流搞不过行政派
最近这几年运营商非常注重从外部高薪挖人,这些挖来的人才拿到高薪和高职位之外,很快就适应了或者被运营商的原有氛围征服,成为脱离技术路线的行政干部,比起低着头搞科研,仰着头熬资历升官更轻松、更赚钱。
早在十年前,运营商就喊着要试行“大H”人才体系,建立行政与技术双轨的运营模式,可惜直到现在这个原来时兴的名词也未能在运营商开花。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领导还是不愿意把钱分给专心搞技术的员工。
讲究级别,是运营商的通病,也是国企的通病。没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员工就是员工,哪怕岗位再高,待遇也是员工的待遇。运营商的哪怕一个县公司经理(相当于科级干部),也比研究院所的中高级研发人员待遇高。
五、新型皮包公司必须警惕
运营商投入巨量资源推动创新,但是这其中必须警惕创新“贴牌”问题。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哪些专业公司在以创新的名义玩“贴牌”游戏,但是这种操作却需要运营商高层注意防范。曾经的“汉芯芯片”丑闻,就属于典型的贴牌创新。
当前以智慧+为名义的创新特别多,三大运营商都建立了各种以智慧研发为名头的专业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与其他互联网或者科技企业产品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其中有哪些属于自有创新的成果,这个问题值得运营商高层思考。
在国家战略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运营商确实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意义,但是建立的专业公司或者创新队伍是不是在搞二重唱,把从内部输血过来的资金和项目直接甩给第三方,而自己只当个中间商呢?这种“贴牌”有没有?
六、创新除了技术还有模式
时间进入4G时代,特别是2016年以后,运营商一直在推动大视频+大流量运营。实际上,就是在这期间,以抖音、西瓜、火山等为代表的长短视频应用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难道运营商的管理层就没有认识到长短视频的爆发吗?
运营商不乏各种技术出身的高层,也不乏眼光敏锐的经营高手。虽然4G的网络能力早已为长短视频的爆发夯实了网络能力,但是为什么在大视频+大流量到来之后,没有推动形成应有的创新应用呢?
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公司通过算法创新获得了超过百度的潜力,运营商为什么没能利用好手中的大数据进行相应的开发呢?到底是法律限制、政策限制还是思维限制,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么运营商的创新难有重大成果。
微信颠覆飞信之后,今日头条也将大概率干翻某个互联网头部明星公司。在内容护城河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的情况下,运营商的创新不但需要另辟蹊径,而且更需要破解固有体制机制障碍,如此之后弯道超车才有可能。(王常有为C114特约作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