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消息(南山)5G时代已经到来,进展最快的是国内市场。从网络建设来看,国内已开通5G基站48万个,预计到年底达到60万~80万个;5G承载网来看,走在前面的中国移动SPN已商用部署15万端。从终端来看,信通院统计国内市场已出货9368万部,全年出货量将远超市场机构去年的预期。
在核心的手机芯片市场,相比大国纷争带来的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闻,行业内称不上热闹。博通、美满电子、英特尔等巨头在4G时代相继黯然退出后,并没有什么新鲜面孔亮相,依旧是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三家厂商上演“老友记”。
按照信通院之前的预测,国内市场未来5年5G网络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并带动上下游超过3.5万亿元的投资。万亿级市场吸引了大量企业以5G的速度进场,为何在5G芯片市场,玩家反而越来越少?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认为,“门槛更高了。”
门槛高在哪里?
从笔者和盛陵海的交流来看,手机芯片门槛主要高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积累,三是资本。而5G时代的到来,使得芯片技术尤其是基带技术更加复杂,所需的积累更加深厚,开发投入的资金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对于想进场的玩家,不得不仔细掂量。
在技术层面,通讯技术并不是空中楼阁,建造5G的高楼大厦,需要2G/3G/4G的坚固底座,5G网络需要和2G/3G/4G网络兼容,自然在芯片层面也同等需要支撑。这不仅要求厂商巨资投入5G技术开发,还需要同时掌握2G/3G/4G技术。盛陵海举例,英特尔5G芯片之所以做不下去了,正是因为在前几代技术的积累不够,5G芯片做出来也缺乏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长期的行业积累,例如在全球运营商几百张网络的路测数据,这是砸钱都砸不出来的。“网络调测要钱、要时间、要人力,如果没有做好,后续芯片增加流片,又是天文数字般的费用。”盛陵海表示,之前联发科的芯片不能在全球卖,就是因为在美国的网络测试“没有像高通那样花钱。”
以手机芯片的主流制程工艺为例,据悉7nm流片费用为2亿元,5nm高达3亿元。这只是高额研发成本的其中一项。博通当年退出手机芯片市场时曾透露,退出后每年可以省下7亿美元。这一数字,足以让众多有想法的玩家望而却步。事实上,博通最后无法因找到买家,只能关闭这项业务。
“三驾马车”格局延续
2013年4G时代开启后,手机芯片厂商逐渐退场,到4G时代尾声随着英特尔最终宣布退出,只剩下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三家独立芯片厂商。盛陵海认为, 5G使得手机芯片行业门槛更高了,5G时代这一格局很大可能会延续。当然因为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导致海思今后的产品发展方向成疑,可能会带来市场的变数。
在4G时代,华为和三星在手机芯片领域取得的成功,曾一度带来业界关于独立供应和垂直整合两种模式的探讨。进入5G时代,业界也在传OPPO等手机厂商开发手机芯片。对此盛陵海认为,此前小米也做过,应该说不是很成功,就转换了方式,从自研变成了投资。
手机芯片主要包括AP(应用处理器)和基带两大核心,基带的难度太大。手机厂商做芯片,一般从AP开始着手,典型代表是苹果自研的A系列芯片,基带则向英特尔/高通采购。这不会影响到手机芯片行业的格局。
“AP还有蓝牙等芯片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也有ARM的IP授权。而手机基带,在市场上买不到最好的技术。做不到最好,就很难在市场上应用。”盛陵海表示。
紫光展锐占据更好身位
“三驾马车”中,相比高通和联发科,紫光展锐在4G后期才开始发力,市场也以中低端为主。不过,进入5G时代后紫光展锐加快了进度,在2019年初5G尚未商用时就发布了自研5G基带春藤V510,并在今年初发布了首款5G SoC--虎贲T7510,采用台积电先进的6nm EUV工艺。
当时台湾地区多家媒体关注到了紫光展锐发布的虎贲T7510,并认为,“5G芯片大战演变为高通、联发科、展锐三强争霸”。
盛陵海指出,紫光展锐在3G时代做得很不错,但4G时代一度方向性不明确,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管理混乱,包括与英特尔的技术合作也不算成功。楚庆总过来后,要做什么就方向明确了,包括近日宣布Android 11同步开发、同步升级,有助于在市场层面加强业界对紫光展锐的认知度。
盛陵海还表示,紫光展锐虎贲T618、虎贲T610、虎贲T310、SC9863A、SC9832E和SC7731E六个芯片平台同步Android 11升级,从市场角度看可以在4G市场有一番作为,用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占据4G市场份额。这有助于紫光展锐夯实基本盘,参与新一轮竞争。
因此可以说,相比4G时代,紫光展锐在5G时代占据了更好身位,能够在5G商用初期即可以同台竞争,有助于把握5G超过10年的生命周期。而手机芯片门槛的进一步提升,使得这一市场保持高水平竞争,在风云变幻的5G市场,机遇将随时出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移动网络云资源池第三方软件集成服务集采:总预算约3570万元
- 探访南凌科技“AI+安全”研讨会:AI“双刃剑”,必须紧握手中
- Omdia观察:马来西亚第二张5G网络仍待敲定
- 工银资本交银投资等入股紫光展锐 全力推动紫光展锐上市
- 中国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 华为发布天线数字化白皮书,开启天线产业新篇章
- 面向移动AI基础网“双20”需求,华为发布两大关键创新技术方向
- 专访硬核桃创始人吕光旭:5G消息终端覆盖率显著提升 生态发展迎来加速期
- 以数实融合创新未来,探访泉城看得见的数智化新进展
- 性能影像不必二选一:“双擎旗舰”真我GT7 Pro发布,首销3599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