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消息(水易)日前,在22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双5G时代光宽带接入融合发展创新论坛”上,中国电信研究院光接入高级专家张德智指出,以往光接入网比较关注带宽提升,随着业务的发展,下一代接入网演进同时也需要重视全业务承载、低时延、智能化等丰富内涵,目标是面向云网,不断提升用户的感知和服务。
下一代PON向更高速率演进
光接入网的发展,最先考虑的仍是带宽速率的提升。中国电信已在多个省市推出“三千兆”,千兆光宽、5G、千兆WIFI可为多种场景提供千兆接入能力。
面向下一代接入网的演进,张德智表示, 目前运营商正在积极部署中的10G PON网络支持向50G PON平滑升级,具备可持续演进能力,50G PON已于2018年在ITU-T正式立项,技术特征可以总结为1套体制、2代共存、5倍带宽。目前50G PON标准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完成系列标准第一版。
对于50G PON的演进方式,张德智指出,50G TDM PON支持10G EPON和XG(S)-PON系统同等级光功率预算指标(10GEPON PR30,XG(S)-PON B+/C+),支持在重用ODN的基础上平滑升级。ITU-T 50G TDM PON和10G PON的共存升级原则上都是采用波分共存技术,两代PON系统的容量互不影响,并支持通过更换ONU可平滑升级,实现方式则可分为MPM双模(内置合波组件)、外置合波两种方案。其中MPM双模方案是中国电信从10G PON就开始主导和推动的技术,目前GPON/XG-PON MPM双模已规模商用。10G PON/50G PON MPM双模也是研究和标准化的重点,其关键形态和技术指标目前已进入50G PON物理层标准G.hsp.50Gpmd。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千兆光网,可综合承载FTTH、4G/5G小基站回传等多业务,实现固移融合。N*25G WDM-PON技术可用于室分等密集前传需求场景,可节约90%以上主干光缆。
目标实现全业务承载与智能化
下一代接入网演进在考虑带宽的同时,同时也需要重视全业务承载、低时延、智能化等丰富内涵,目标是面向云网,不断提升用户和业务的感知和服务。
全业务承载方面,PON网络和技术可服务于家客、政企、工业互联网、入云、移动承载等多样化的业务场景。其中,针对典型的工业互联网场景,中国电信正牵头工业PON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繁荣工业PON产业生态,助力工业产业发展及数字化转型升级。
据张德智介绍,工业场景以周期性流量为主,同时对带宽、时延、抖动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上行方向,PON网络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时延和抖动:通过上联流量整形技术,可优化抖动指标;通过额外波长注册激活机制,可减少主波长通道的时延;通过软件DBA、降低DBA调度周期、单帧多Burst等机制,可进一步降低平均延迟,代价是系统整体吞吐率降低。此外,面向工业场景的确定性时延要求,TSN技术也是支撑技术之一。
智能化方面的目标是实现业务快速引入,灵活性增强,运维效率提升。据张德智介绍,Yang模型是接入网灵活开放和智能运维的基础技术。Yang模型具备解耦灵活、标准开放可扩展等特性,通过PON设备Yang模型建模,能够实现接入网络的能力抽象。由此构建的北向接口Yang模型、业务功能Yang模型、设备能力Yang模型等三个层次Yang模型,互相之间协同工作,是接入网敏捷性不可或缺的组成。
同时,组件化和模块化使能接入网设备灵活开放。在张德智看来,组件化架构具备组件职责单一、功能独立、独立演进、进程隔离等特点,实现控制面独立,按需部署,满足切片独立隔离要求,不影响现有业务。基于组件化和模块化可提供故障预防、故障隔离、故障自愈等特性,也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此外,基于Telemetry的精细化数据采集是实现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张德智指出,精细化数据采集能力是网络可视、自治的基础技术,是接入网智能化的重要组成,而传统PON网络的流量采集方式(如SNMP Get和CLI)存在不足,Telemetry是技术发展方向。目前,接入网设备支持Telemetry的详细技术方案已初步确定,正在开展测试和迭代,国内标准预计2021年完成。
最后,张德智表示,愿与产业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推动光接入网技术发展和生态繁荣。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通过工业网络的IP化实现网络互联
- 周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
- 预算2.1亿元 联通启动异网消息产品招标
- 爱立信CEO称总部迁往美国存在可能性
- 爱立信CEO称总部迁往美国存在可能性
- 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
- 中国通信学会欧阳武:SASE是SD-WAN安全领域进一步升级变革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SD-WAN有必然发展空间 需设法与AI、应用相结合
- 紫光展锐“5G+AI”蜂窝芯片已就绪,智能穿戴市场迎来新风口?
- 国盾量子:量子计算机在实际有价值的问题上超越经典算力还需5-10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