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治理问题App拍手叫好(观象台)
为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使用,相关部门已付出不少努力。下一步,在治理问题App上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前不久,工信部向社会通报了今年第四批共101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移动应用程序),剑指一些App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强制、频繁和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后续还将对问题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严处。主管部门对问题App连续重拳出击,令许多手机用户拍手叫好。
治理问题App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不少手机用户深受其扰。点外卖、骑单车、网上购物、浏览新闻……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与用途广泛的各类App深度“绑定”,据不完全统计,用户每天在各类App上平均花费时长超过4.9小时。然而,不少用户都有这样的经历:安装App时,允许获取通话记录、通讯录、地理位置信息等往往是“默认选项”,一不小心点击同意后,多种信息便开始自动上传,想要卸载,却有各种“拦路虎”。
种种个人信息被App获取,到底是不是App功能正常运行的需要,用户往往不清楚,至于这些信息以后可能会被拿来做什么,用户更是无力顾及。这无疑增加了个人信息被违规使用的风险,像一些网络诈骗案件之所以得逞,往往是利用了App过度收集到的个人信息。
站在App开发者的角度来看,根据功能运行、版本迭代等需要适当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无可厚非。但是,也必须注意把握好度——不能仅仅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将海量个人信息数据简单地作为资源使用,而应当切实存储好、保护好这些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使用,相关部门付出不少努力。比如,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明确个人信息“最少够用”原则,为App收集个人信息划出红线。又如,自去年起,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启动全国App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有数据显示,76%的网民感到App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得到改善。
成效显著,问题犹存。截至7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已超350万款,且仍在持续增长,一些问题App也还在不时冒头。这就要求我们在治理问题App上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保持声势、力度不减——相关部门要拧成一股绳,持续通过公开曝光、约谈、下架等处罚措施加大执法和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要纵深推进、攻坚克难——大企业逐步规范之后,点多、面广、更加分散的中小型App开发企业将成为治理重点,在典型问题整改之后,整治隐私政策表述晦涩难懂、申诉渠道不畅等问题也应摆上日程。
相关企业也应认识到,广大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正在不断增强,对一款App的判断标准已经不仅是“好用”“易用”,还有“安心用”“放心用”。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不仅将受到法律严惩,也将失去用户信赖。App开发企业应当将用户感受、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扎牢守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正如那句老话:行得正,才能走得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张瑞院士:RIS在6G网络中具有重要技术潜力,但也面临诸多应用挑战
- 浮盈超40亿元:中电信量子集团调整收购国盾量子金额
- 联通数科雁飞Cat.1自研模组项目比选失败,启动第二次比选
- 王江舟院士:加强合作和投入,共推RIS标准与产业化发展
- 德国电信上调全年盈利预期 得益于欧美市场积极表现
- 德国电信上调全年盈利预期 得益于欧美市场积极表现
- 中国联通China169骨干网核心路由器扩容板卡单一来源采购 华为中标
- 预算超1.6亿元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云计算服务(联通云新增部分)启动单一来源采购
- 2025年电信业将发生巨变:Juniper Research预测十大发展趋势
- 卫星上网仅需199元/天!中国卫通推出卫星互联网产品套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