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消息(乐思)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5G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等技术特点,导致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以及一些垂直行业对测试仪器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上升。
在第22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期间,C114通信网有幸邀请到北京信而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阳做客C114专访间,与我们共同探讨在新形势下,专注于通信领域的网络测试企业如何跟随市场发展趋势,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5G提速带动光通信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在“新基建”政策驱动下,中国的5G建设已进入了规模化部署与应用创新落地的进程中,5G基站建设与用户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48万个;5G网上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个亿。
在李阳看来,今年5G部署的速度超过了预期,也带动了光通信产业链的发展。作为产业链的一环,信而泰深刻体会到了5G提速带来了更多业务上的需求,尤其是在通信测试领域。
李阳称,在网络建设过程中,从研发阶段到生产阶段再到部署阶段都会用到测试仪器,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以及对网络质量进行分析。因此,作为仪器仪表厂商更应该走在前面,为5G发展扫清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信而泰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李阳透露,能实现这一成绩主要有几大因素。首先是因为受益于今年5G部署的加速,给整个光通信产业链都带来了利好;其次,近几年,行业内对于仪器仪表的国产化有了更多的诉求,这让信而泰有了证明实力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仪器仪表行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产品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而信而泰一直保持技术研发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这些年的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在收入的30%以上。此外,信而泰还不断加大公司在丰富产品结构的投入, 扩大公司在通信测试领域覆盖。总而言之,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改善,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分不开。”
李阳强调,新基建的提出进一步加速了国内5G的建设,国内市场一片大好。信而泰会把握机遇,制定更高的目标,挑战新的技术和业务。
让网络测试更简单
众所周知,5G作为第五代通讯标准,相比4G有着更大的带宽及更低的延迟。但是5G的网络也更为复杂,面向的场景也更加繁多。
传统4G时代的网络测试主要面向设备厂商、运营商。但5G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传统,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很多垂直行业的企业,如电力、交通、医疗等等都开始部署自己的5G网络,也就是5G专网。
“不同于运营商的网络,这些垂直行业自建的专网会对像信而泰这样的仪器仪表测试厂商带来很大的改变,这其中有机遇但也蕴含挑战。”李阳指出。
在李阳看来,在中国市场,要想做好仪器仪表必须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统一标准。仪器制定统一标准是为了方便更多的使用者,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因此要符合国际以及国家相应的技术规范。技术在不断演进,相应的,也要不断推动新标准的制定。
据悉,信而泰在今年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与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审议批准,正式成为了这两个组织的会员单位,和业界共同推进通信标准研究与通信标准实施。
二是保持高性能和高精度。5G的应用场景是高带宽、低时延、高并发,因而仪器仪表在测试5G网络以及设备时,本身必须保持高性能和高精度。
三是可定制化。未来,5G会用更多的应用场景,新的场景带来的新需求是传统仪表无法满足的,因此仪器仪表要可定制化。
李阳称,以上三点要素,信而泰都具备。此外,信而泰能做到“让网络测试更简单”,技术的发展路径是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而信而泰要让产品在操作性上从复杂变得简单。
据介绍,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来说,未来信而泰将朝着纵横两条主线发展。“纵向主线”意味着将往更高性能、更大规模的测试方案打磨产品。比如从现在主流的100G到更大容量的400G、800G测试仪器将朝着更高速率和更大规模发展。
“横向主线”是面向更多的场景做综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传统以太网的路由交换测试、应用层及安全测试、工业互联网、车载以太网、无线测试、网络损伤仿真等领域铺设开来,做好相应的测试解决方案。
李阳强调:“未来,我们将沿着这两条主线并行发展,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致力于应用范围更广、稳定性更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新一代测试产品的研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 三大运营商2024年省分一把手大调整:27位总经理走马上任
- 中国铁塔2024年POI产品集采结果出炉 中兴等四家厂商中标
- 对话华为周军:升级运力、以网强智,把握AI时代确定性机遇
- 中国移动邓伟:“两个不 两个一体”顶层设计 构建天地一体网络商业闭环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