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消息(李亚利)依托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中国移动承办5G云XR专题赛。目前,相关应用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正在火热征集中,即将在本月底迎来初赛遴选,并于8月底举行总决赛。
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杨光日前在接受C114专访时介绍,临近初赛前夕,中国移定于7月21日举办5G云XR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暨第三届“绽放杯”5G云XR专题赛加速会,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解读XR产业发展趋势,研讨5G云XR网络能力和云能力创新;在决赛阶段,中国移动还将联合产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两份5G云XR相关研究报告,明确5G云XR端到端能力需求和系统能力架构。
云XR作为5G杀手级应用的通用平台,已经初露锋芒。5G云XR以一种新型互动形式,大量应用于工业、交通、能源、文娱等多个领域的To B和To C场景,未来可期。
云XR孕育千亿级潜在市场,5G时代将迎来规模发展
中国移动5G联创中心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5G“杀手级”应用,但是究竟哪项应用才是真正的5G“杀手级”应用,业界并没有形成定论。杨光介绍,当前包括To C的VR直播和AR识别,To B的工业质检和远程协同等应用,都在充分调用基于5G网络架构的云XR能力,促使云XR成为5G杀手级应用的通用能力平台。
XR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区别于传统视频形式,云XR具有沉浸式、可交互、虚拟数字和现实环境相结合等特性,一是需要更高速率的网络来传输,二是互动类云XR应用需要极低的网络时延才能支持,三是需要下沉到网络边缘的渲染等计算处理能力支持。而5G高速率、低延时、以及边缘计算等特性确保了云XR业务的良好体验,并通过5G的新型网络架构和端管边云协同,显著降低XR终端成本、功耗和体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XR业务也将迎来规模发展。
此外,通过充分发挥5G管、边的能力,并结合XR产业端侧、云侧的不断发展,多种形式服务于to B, To C各类应用,必然将会产生更多商业模式,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5G云XR能力平台,可以实现终端的无绳化、移动化、低成本、低功耗,并通过支持渲染、感知上云等新技术需求,达到云、网、边、端能力协同。5G云XR能力平台还可以创新业务模式,不断丰富边侧应用,实现内容集中部署,内容、平台、终端解耦。
5G云XR作为通用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教育、旅游、医疗、工业等众多领域。国家广告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潜在VR用户为2.86亿。IDC预测,2023年全球AR/VR产业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云XR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可期。
立足端、管、边、云,聚焦4方面推动云XR产业发展
尽管5G 云XR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产业链繁杂且协同不足、5G云服务能力和网络能力尚未发挥等问题。因此,中国移动依托5G联合创新中心,立足端、管、边、云,联合产业合作伙伴从技术、标准、产品、生态四个方面推动云XR产业发展。
在技术方面,云XR已经走向成熟,但仍然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突破,比如显示和渲染,虽然相关功能已经具备,但效果和性能还需继续提升。另外,针对国内关于上述云XR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等科研机构,产业化能力相比国际领先企业还有一定差距。
在标准方面,云XR的产业链比较长,包括端、管、边、云各个环节,标准的碎片化问题明显,尚未形成整体性协同和推进。杨光介绍中提到了不同产业环节上的一些代表性标准化工作,一是在内容和软件平台方面,Open XR工作组为XR平台和设备之间的跨平台访问创建统一标准,以有助于软件开发人员和硬件制造商更容易开发跨设备的产品;二是在通信能力方面,3GPP面向云XR针对无线网能力和核心网能力提出要求,同时对网络架构提出了一些分工协同建议:三是在云边协同方面,虽然业界逐渐明确了云主要做管理和内容方面的工作,边主要解决渲染的问题,并且有一些企业致力于在各类标准化组织开展工作,但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标准化或开源组织。
在产品方面,除一直以来的优质内容匮乏外,主要问题还包括缺乏优质的、通用的、高性能的渲染平台。杨光说:“云XR终端如果想要达到和智能手机相当的普及率,除了本身体验和性能需要提升,成本、体积、功耗等方面都要降下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将渲染能力拿出来放到边缘去做。”所以边缘渲染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产品,这个产品平台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例如GPU虚拟化,将渲染所需的GPU资源以更细提供给各类应用、各类终端,又例如在一定时延保证下的异步渲染技术及其性能,也需要在5G新型网络架构中不断优化、打磨,目前来看都需要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生态方面,以通信行业为例,芯片、终端、无线网和核心网的平台拉通,每一代技术都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云XR领域的终端、内容、GPU、平台企业之间相对比较独立,没有一个能够全面拉通产业的角色出现,“有点各自为战的感觉”,因而没有形成开放、融合的生态。
中国移动力促云XR产业链形成平等共赢的局面:在技术方面,联合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协同攻关,识别制约云XR发展的关键问题,并通过创新手段形成竞争力强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标准方面,利用自身在3GPP中的影响力,并积极拓展和布局相关标准化组织,引导相关组织制定合理规范;在产品方面,一方面攻关、构建、验证和推广5G云XR云网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咪咕公司等专业打造个性化内容和创新产品;在生态方面,积极倡导云XR企业和组织构建产业联盟,建立合作,共同探讨技术问题和商业模式。
依托5G云XR专题赛,重磅发布产业研究报告
在5G云XR专题赛决赛期间,中国移动将携手华为、中兴、视博云、英伟达、AWS、PICO、亮风台、ARM、高通、海思等多家合作伙伴,拉通XR端到端能力,共同发布两份5G云XR相关研究报告:《5G云XR端到端能力需求研究报告》和《5G云XR云网架构及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据介绍,《5G云XR端到端能力需求研究报告》中,根据不同业务形态、交互体验和云网能力要求,将云XR业务分为强交互云VR、弱交互云VR及云AR三类,定量、系统地分析了端、管、边、云的指标要求。
该研究报告与前期业界发布的XR需求分析报告的区别在于:一是以实际满足用户体验需求为目的,综合考虑涉及内容、终端硬件、传输协议等多方面的指标,来制通行能力要求和云服务能力要求;二是需求及方案均结合了产业发展阶段及实现水平,并同时考虑了多媒体硬件、编解码等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力需求进行发展预测。
5G云VR业务作为5G云化应用的典型,具有“云化+大流+低时延”的特色需求,由于采用“到达一帧,解码一帧,显示一帧”的传输策略,对网络确定性要求极高。所以针对以上提到的各项指标,不仅要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还要保证其确定性。
《5G云XR云网架构及解决方案研究报告》中,综合考虑业务需求及部署成本,提出5G云XR端到端系统能力架构,中国移动联合编写报告的合作伙伴共同明确了端、管、边、云的能力划分和协同机制。面向三类业务差异化网络架构,重点介绍了网络侧和边缘云侧的关键能力及核心技术,包括GBR保障、切片隔离、渲染和感知上云、动作姿态预测、CDN增强等。同时号召产业界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标准推动等工作,加速云XR应用落地。
杨光表示,5G云XR专题赛将进一步推动5G与云XR产业的深度融合,并继续培育5G杀手级应用通用能力,推进5G网络下云XR端到端产业快速发展与应用部署。本次大赛与传统XR大赛的不同之处,专门设置了5G网络创新能力、5G云服务创新能力两个赛道,挖掘更符合5G云XR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中国移动将通过定向邀请、优秀案例吸纳等形式,与产业各方形成一致的发展思路,同时依托5G联创中心开放实验室,为优秀项目提供5G端到端试验环境和孵化服务,丰富云XR产业生态,加速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