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制造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是业内公认的受到利好的领域。此外,AR\VR、人工智能的一些细分行业也将受益于5G新标准的落地。
近日,国际标准组织3GPP冻结了5G R16标准,而R16着重对高可靠低延时的5G场景进行定义,这意味着5G的标准进一步完善。
3GPP即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计划,是制订3G/4G/5G的国际组织。由3GPP主导的5G标准其实主要包括了三个版本的协议,即R15、R16、R17,三大协议完全冻结确定后,5G三大应用场景标准的核心框架才算完整,随后的R18等协议还会继续优化。
众所周知,5G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移动宽带eMBB、高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大规模连接通信mMTC。此前R15已经在2019年6月冻结,主要针对eMBB场景,也就是网速增强方面的优化。R16和R17标准则会支持低延时、广联接的应用场景,而这才是5G更大的主场,与垂直行业和产业应用息息相关。
“5G标准中,R16是真正能够让5G从2C走向2B,非常重要的一个版本,”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崔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标准的冻结对商业落地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标准不定下来,上游的芯片、模组、软件开发,都没法真正推进,比如现在5G的模组价格还是比较高,对于商业化的推动有一些阻碍的因素。而上游产业链成熟后,方能带动量产和成本下降。”
“坎坷”的R16:利好B端产业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R16标准的冻结历经不少“坎坷”,过程之中就延迟了两次。一次是由于R15 Late drop版本冻结时间推迟而延迟,第二次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产业标准冻结延迟3个月。如今,R16千呼万唤始出来。
崔凯就谈道:“5G是2/3/4G以来首个统一标准,大家沟通得会更多,又赶上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对整个标准制定产生了影响。因为在小组中沟通,美国禁令导致很多美国公司不能和华为进行线下的、一对一的沟通,华为又在整个工作组中担任了很多职位,所以对于整体过程有影响。再加上疫情来袭,R16成为了第一个online的方式去发布、冻结的版本。”
而业内都对R16期盼已久,因为在R15冻结、国内5G牌照发放后,5G的应用势力主要集中在消费端,大家渴望更完善的标准,来带动B端行业应用的发展。近期火热的自动驾驶网约车,如果要大规模化运营,就需要更多5G、边缘计算等方面的强力支持,而这些都离不开更明确的基本标准。
崔凯向记者表示,R16主要带来了三方面的优化。其一,R16主要支持低延时可靠性的5G场景,对现有的5G系统会有新的定义,此前各个厂商都在现有5G版本上提供了一些预商用、测试版的R16功能。R16冻结了之后,对软件和版本进行迭代。
其二,基于R16的特性,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制造业,比如解决工业互联网的问题,这些工业的场景对于5G的需求也是最急迫的。另一个是在交通行业,R16对于车联网的功能特性做了新的定义,定义了车联网的第三个阶段,尤其是对车和车通信、车和基础设施的通信方面做了新的规划。自动驾驶、远程操作都做了新的定义。其三,NR的非授权频谱的利用做了优化,包括对5G的能效做了提升。
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甘斌近期就谈道,5G的一个特点就是会带来大带宽和低时延,它会赋能人工智能。随着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成熟,这一特性可以助力海量数据快速上传到云端,进行实时的运算和处理。“比如现在的摄像头,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制造业的产品检测,5G都可以进行赋能。另外5G还使计算的集中和分布成为可能,5G的大带宽可以让运算结果快速下沉到所有终端,减少终端对算力的要求,降低终端的成本。”
目前来看,制造业、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是业内公认的受到利好的领域。此外,AR\VR、人工智能的一些细分行业也将受益于5G新标准的落地。
2021年商用再提速
5G应用从C端向B端跨越,现在得到了关键的标准支持,接下来,R17将会对广联接等核心5G指标进一步优化。
在崔凯看来,R17最重要的还是针对广覆盖的场景,对中国厂商很重要的一点,还是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归属问题,“因为NB-IoT是在4G-LTE的网络上衍生出来的类似于广覆盖大连接的方式,未来怎么演进、能不能和5G融合,这也是热点话题。目前从R17的规划来看,NB-IoT会过渡到5G中,所以不论对中国运营商还是投资者,相对来说是处于有利位置。”
根据3GPP的规划,R17标准计划在2021年底冻结,R17也分为三个阶段,现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明确了R17讨论的范围和方向,2020年底会完成第二阶段。崔凯表示:“R17目前规划了不少内容,对R15、R16做更多的完善,包括在更高的频谱,比如毫米波上做一些新的优化;在R16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做优化;未来空地和卫星的通信也会做优化;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物联网、5G非授权频谱上都还有很多规划。”
不难看出,在今年大规模建设5G基础设施之后,2021年会成为B端应用发展的关键时期,明年5G商用将再次提速。一位运营商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的5G基站建设任务差不多完成了,接下来就要进入优化网络的阶段。而新的5G标准会对行业场景起到作用,但是现在还没有很多应用来承接。”
按照IDC的预测,今年国内5G基站总数大概在75万-80万之间,基本可以满足主要城区覆盖。“B端行业应用将通过以点带面、项目制的方式去普及覆盖,现在应用场景相对还比较少。随着产业推进,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5G的应用会丰富起来。同时,在今年下半年SA核心网才会商用起来,随着标准冻结,5G应用会逐渐成熟。”崔凯说道。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近期GSMA的一场论坛上就谈道:“华为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和合作伙伴一起聚焦行业应用。今天5G快速发展,商用网络达到81家,覆盖全球72%的GDP经济体,已发展9000万5G用户。在5G的带动下,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进程大大加速。”
“我们预测两年以后,全国3万家以上医院都会使用5G,实现智慧医疗,有50万个学校会进行5G远程教育,还有30万智慧园区和几十万酒店、商场,都将会在两年内进行规模商用,”甘斌介绍道,“更多的应用现在开始进行技术验证,预计在今年将会完成相关的验证工作,明年开始进行批量复制和商用,包含5G电力、5G矿业、5G制造、5G钢铁、5G港口、5G油气行业,各行各业将会启航更多的5G应用。”
除了华为,爱立信也传递出相似的信息,应用需要等待,但是将会引发变革。爱立信首席执行官鲍毅康表示,5G基础设施建成之际,就是杀手级应用浮出水面之时。“5G基础设施建成之前,很难定义任何杀手级应用。然而,我们十分清楚,一旦5G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杀手级应用便会出现,并将创造出数倍于基础设施本身的价值。”鲍毅康还指出,未来3年将是决定5G格局的关键时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