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造芯究竟是自由之路还是荆棘之路?
苹果、三星和华为俨然成为业界的“三剑客”,造出了“芯”高度,后来者要想复制同样的成功,确非朝夕之功。小米在自研手机芯片澎湃受挫后,已转而以投资产业链的模式来构建芯生态;而vivo走与三星共同研发之路,深入到芯片的前置定义阶段,但要独立造芯还待积累;反而是OPPO正从联发科、海思、展锐等招揽人才,大张旗鼓。造芯的缘由无须赘述,真正的问题是在波谲云诡的情形下,OPPO造芯之路如何一路向前?
选择
尽管有苹果、三星和华为的“范式”在前,但在当前这一节点进入是否太晚?集微咨询首席分析师韩晓敏直言,支持OPPO投入人力财力来发展手机芯片,何时开始做芯片都不晚,关键是依据自身的能力和战略选择好适当的切入口,切不可贪大求全。
某证劵分析师宁思(化名)亦认为,OPPO招人做手机芯片,对于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来说,何时开始都不晚,只怕从不开始!
既然声势浩大,那首要的问题是要选择造什么芯,惟有方向正确,执行才会有意义。
对于造芯的方向,OPPO奉行“做了才说”,因而业界猜想不断。
韩晓敏表示,应用处理器(AP)是一个合适的入手方向。他分析说,一是重要性,AP是手机最主要的芯片之一,具有优异性能的AP能够为厂商带来较大程度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便利性,目前主流的AP都基于Arm架构,已有相对成熟的设计基础框架,Arm的支持能力也足够,对于新进入者是一个成功率相对较高的方向;三是扩展性,手机厂商目前均在往多品类方向发展,如平板、PC、手表、手环、AR/VR设备等等,而AP是众多产品的平台型芯片,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对于厂商而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当然,定位于体现差异化的功能性芯片,如之前的快充芯片以及业界关注的与图形和AI相关的协处理器等也是一条“芯”路。
相反,对于基带,则恐要三思而行。
宁思从失败与成功案例来阐述说,手机芯片的核心之一是基带,英特尔的基带芯片做了很多年,最终失败以致业务部门卖给了苹果,可见很难。而反观海思之所以能做成,和其在通信制式、信号传输等多年的经验积累有很大的关系。基带芯片是要对3G、4G、5G信号都要做兼容的,因海思有通信理论的基因,虽然很难,但做成了;反观苹果和英特尔都搞不定,这就是后进入者无法逾越的问题。
对此韩晓敏也有相一致的观点,基带是与整个通信基础直接相关的,目前5G标准已经确定,华为、高通等企业已经建立了技术优势,并且有较强的专利保护壁垒。其他手机厂商想要快速切入基带领域难度较大,且面临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如若有意基带芯片,建议还是着眼于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基础研究,不要急于芯片实现。在完善基础研究和专利布局的情况下再适时开始基带芯片的研发。
需要看到的是,三星、苹果、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成功不仅与自研芯片密不可分,而他们以此为支点打造的“芯版图”也都在徐徐构建——比如都在积极研发自主的GPU内核,以及其他外围芯片,苹果旗下有指纹芯片公司AuthenTec,还收购了Dialog电源管理芯片团队的部分人才以及专利,研发自己的电源管理芯片;三星还有自己的内存和存储芯片等;华为也有自己的射频、Wi-Fi芯片等,产生了以点带面的宏大叙事。
积数年之功
诚然,造芯不仅需要真金白银,以及云集的将帅,最重要的仍是时间。
业界专家莫大康分析,手机芯片设计难度大,如果从头开始,至少要有10年左右时间积累。韩晓敏也认为,如果OPPO的定位是手机核心SoC芯片,那基本上需要按照十年的周期去计划。
“投入、团队的培养都需要时间,这个周期会比较长,因目前公开市场上已经很难再买到现成的芯片团队、打包专利了,因而周期要以5-10年来看。”宁思解读说,“而且做芯片一定是要有积累,成长起来也还需要天时地利,比如某个技术的代际变换节点。当年联发科的崛起就是山寨机的Turnkey Solution,而后慢慢积累壮大的。”
放在历史的长河来看,成功者无不经历了十年以上的长征之路。比如海思在推出麒麟芯片前,已经做了8年的手机芯片,麒麟之前的一颗K3手机芯片因功耗不给力,一度连累了华为早年的高端手机计划。开发麒麟芯片之后,又花了数年时间的打磨与更新换代,才从可用到领先。
OPPO是否有潜心十余年的勇气与决心?
不仅要以时间作证,而且没有一定的量支撑,那一定会陷入亏损。据说研发28nm及以上芯片的费用在5000万美元以上,而16nm芯片在1亿美元,10nm在1.74亿美元左右,7nm芯片在3亿美元左右,而5nm芯片在5.5亿美元左右。莫大康也提及,从手机拆解BOM中知道,之前手机AP价格大多为每片25-50美元,苹果更贵一些。以华为手机为例,出货每年约1.2亿台,今年可能下降到1.1亿台,但真正采用自已的麒麟芯片估计约3000万台。如果采用10nm工艺开发AP,以50美元估算,仅芯片成本可能高达15亿美元。
“从量上来估计,至少基本上得有20%的市场份额,自研核心芯片才能产生直接经济价值。”这也是韩晓敏的判断。
而OPPO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排名前五的厂商,其巨大的手机出货量不仅扮演着推动其进行自研芯片的动力,亦是自研芯片成功走向市场的一大保障。
相对来说,如果定位体现差异化的功能性芯片,如之前的快充芯片以及与图形和AI相关的协处理器等则风险较小。韩晓敏指出,一般需要3-5年的投入期就可能有比较明确的产出,这类芯片以OPPO目前的出货量就足以支撑。
从华为海思学什么?
尽管华为海思的成功有目共睹,但目前遇到了最大的“灰犀牛”,而OPPO尽管是新手,但能否从华为海思的起伏中未雨绸缪?
从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美国的限制,导致台积电可能将无法为华为海思代工芯片,现实的问题是海思离开TSMC还行吗?
莫大康分析说,以海思在台积电的正常投片来看,在12nm/16nm方面投片约占总产能20%(总产能包含南京工厂),海思在南京工厂的投占比约超过6成;7nm投片量占总产能约10%~15%;5nm预计2020下半年量产,目前部分投片试产中,规划到2020年第四季5nm产能占比约3成左右。从营收状况来看,2019年海思占台积电总营收约14%,金额为49.5亿美元,也占台积电中国区域营收的73%。因而,要完全覆盖原有台积电以12nm或16nm制程生产海思的RF收发器、TV SoC与基站芯片等,仍有相当难度,不仅在芯片良品率上有差异,成品安装到终端产品后也有散热不佳或缺陷等问题,这些都是综合性问题,需要时间积累,不断修正,同时要明了不可能一步成功。
诚然美国举措对华为的影响更大,但将来美国一旦掐断手机芯片供应,国内厂商们必须要有应对之策。莫大康建议,海思的自研手机芯片采用台积电最先进制程,现在此路可能受阻。OPPO造芯的出路可能除了在台积电加工之外,还可能要选择用SiP集成方法。
莫大康进一步提议,可尝试采用高中端混合芯片,采用SiP或者Chiplet的方法来集成。这可节省时间,但困难在于国内在SiP或Chiplet方面缺少生态环境,包括标准等,但是放眼望去已不可能有平坦大道可走,几乎都是硬骨头,总要克服困难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其中,关键在于市场化竞争,要改善产业环境让人才安心研发。
造芯亦需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正如宁思的总结,惟坚持研发投入,不断积累、迭代,养活自己,然后一定要避开“一代拳王”的陷阱,着力推出下一代适应需求的新产品。
OPPO造芯可谓时也势也,既然天命已来,那就不要辜负,而这亦将持续考验OPPO的智慧和勇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