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此前的公告显示,14nm及后续先进工艺项目已于2019年三季度量产并持续扩产,2020年底将扩产至1.5万片/月,中芯南方SN1厂计划3.5万片/月产能。 ]
在中芯国际成立20周年之际,一则消息引发了产业链的高度关注,在一款发放给员工的华为手机中,“SMIC20”代工的logo出现在了手机的背面。这意味着,中芯国际14纳米FinFET代工的移动芯片,真正在手机处理器上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
“此前中芯国际14nm主要跑华为的RF Transceiver芯片,但在麒麟710A处理器突破后,产能利用率有了大幅提升。”信达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方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麒麟710A是两年前发售的老处理器,但这是一次新的突破。
从芯片设计、代工到封装测试环节,这款芯片首次实现全部国产化,意味着国产14nm工艺“从0到1的突破”。中芯此前的公告显示,14nm及后续先进工艺项目已于2019年三季度量产并持续扩产,2020年底将扩产至1.5万片/月,中芯南方SN1厂计划3.5万片/月产能。
从零到一
近年来,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为代表的本土半导体制造企业正分别在逻辑电路芯片、3DNAND存储芯片、DRAM存储芯片领域布局先进制程产能,也是中国半导体制程工艺技术走在最前沿的企业。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报告,中芯国际预计第一季度营收8.4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同比增长26.8%,市场份额4.5%。但与第一名的台积电54%的份额相比,差距依然比较大。
不过,从生产能力看来,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中芯国际的第一代14nmFinFET已成功量产。目前,中芯国际第一代FinFET 14纳米产能已达到3000片/月,生产良率较好。2019年中芯国际财报显示,第一代FinFET的产能爬坡快于预期,计划产能将于2020年底上量至15000片/月。
在4月初,在华为荣耀发布的千元机Play 4T产品中,搭载了自研芯片麒麟 710A 处理器,这款低端处理器就采用了上述中芯国际的 14nm 工艺代工。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海思麒麟7系列的首款芯片是麒麟710,于2018年7月在华为发布的Nova3手机搭载出现,由台积电代工,制程工艺12m,主频2.2GHz。
华创证券指出,面对美国禁令,台积电存在无法为海思代工制造芯片的风险。因此,麒麟710A采用中芯14纳米FinFET工艺也被视为“国产化零的突破”,是国产半导体技术的破冰之举。晶圆制造作为半导体国产化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芯国际作为中国最大、制程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有望迎来成长机遇。
未来(华为)无论是新一代的7系列处理器还是其他版本,都将接替麒麟710A,成为接下来1~2年间华为主打的中低端处理器,进而放量带动业绩表现。”方竞表示。
“高端芯片能力仍不足”
“如果美国修改规则,华为还能从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MTK、中国展讯购买芯片来生产手机,就算华为因为长期不能生产芯片做出了牺牲,相信在中国会有很多芯片企业成长起来。华为还可以用韩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提供的芯片来研发生产产品。”在此前的华为年报沟通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对记者说。
虽然极力反对美国将技术问题政治化,但可以看到,华为也在做多重准备。
据接近联发科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联发科也在和华为积极接触,未来不排除有更多5G芯片进入华为产品中。而在除了代工环节,华为也在加大自有芯片的设计研发力度以及使用。
4月28日,调研机构 CINNO Research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华为海思半导体第一次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成为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最高的移动 SoC 生产商。而据市场调查机构 IC Insights 最新发布的数据,海思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厂之列。
有消息称,过去,华为手机根据产品线的不同,会分别搭载海思麒麟和高通处理器,比例一度接近五五开,而如今,超过 90% 的华为手机采用了自家的海思麒麟处理器。但在最新的一次采访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只要美国批准,依然会大规模采购(美国)芯片。“我们自己也能生产,但是也要买别人的,这是我们能活下来的基础,不因为我们生产的芯片便宜,就不买别人的,即使我们有了也要购买,互为备份。”
任正非同时表示,国内芯片厂家目前生产中低端芯片还是有能力的,但是高端芯片能力不足。任何一个芯片制造公司都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有接近华为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对于华为来说,产品力是关键,台积电无疑是首选。“大陆目前也在先进制程上进行追赶,但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良率的爬升也需要时间。”该人士说。
从长期来看,本土半导体产业要崛起,从设计到代工、封测都要自主化,本土晶圆代工厂商的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承接华为等大厂的高标准订单在未来也许也能实现。但从短期来看,集成电路制造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投入,尤其是想要在“金字塔”塔尖上的晶圆代工中“超车”,需要承受巨大的开支以及“翻车”的风险。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通过工业网络的IP化实现网络互联
- 周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支撑
- 预算2.1亿元 联通启动异网消息产品招标
- 爱立信CEO称总部迁往美国存在可能性
- 爱立信CEO称总部迁往美国存在可能性
- 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首颗全调度以太网(GSE)DPU芯片
- 中国通信学会欧阳武:SASE是SD-WAN安全领域进一步升级变革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SD-WAN有必然发展空间 需设法与AI、应用相结合
- 紫光展锐“5G+AI”蜂窝芯片已就绪,智能穿戴市场迎来新风口?
- 国盾量子:量子计算机在实际有价值的问题上超越经典算力还需5-10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