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消息(特约作者 徐一亮)我差不多是在24日晚看到了招标公告结果。面对这个中标,以及这个中标入围排名,我很难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词语来表达我的感受,如果勉强有,那只能是“五味杂陈”。
首先,感到“五味杂陈”的是中标价格。
由于中标份额和具体中标站型模型尚未公布,因此不加权的话,单站价格小于16万,且前三名的中标均价为:32,923,235,345.50
前三名公司对比该均价的的偏离度取绝对值分别是:
通信主设备的产业链很长,各设备商都有属于自己的极其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报价体系。百亿体量的报价,最终的均价偏离度在毫厘之间,是比较罕见的。当然,我并不认为这里存在着“盘外”的因素。在某些复杂大项目上,在潜在投标供应商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为避免各供应商可能存在的投标报价“失控”而影响整个采购进程,在招标文件内,采购方是可以向潜在供应商公开本次项目的采购预算的。凡是超过采购预算的报价均视为无效报价。如果采购方在提供预算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经过了多方的博弈,将预算设计得十分精确,那头部供应商为了入围并获取份额最终只能舍弃自己的报价体系,贴着采购方的预算报价。因此,可以推测,电联的招标预算,就是330亿人民币(不含税)。
由此可见,尽管通讯设备商经过多年的剧烈搏杀,全球市场只剩下4-5家具有5G主设备供货能力的公司,但在单一的规模市场内,运营商仍具有绝对的价格主导权。尤其在国内通信市场,运营商具有特定的市场地位,其划定的价格生死线,几乎是不可逾越的。
其次,感到“五味杂陈”的是“那家”公司的再次出局。
在中标结果公布的当晚,各大通信自媒体平台,已就“那家”公司的再次出局进行了热议,众说纷纭,熙熙攘攘,不乏各种“阴谋论”混迹其间。但我觉得,任何一个单一因素,都难以概括“那家”公司在百亿体量的招标中出局的root cause。我不想对这个root cause展开分析,这已经没有意义。我想说的是,哪怕一个对时政漠不关心的人,现在都应该已经知道“5G”这项通信技术对这个国家,在这个“特殊”时期,意味着什么?
5G不仅仅是基础性建设、高科技的代表,还承担着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稳定并增加就业岗位,支撑其他新基建的 “重任”。是“新基建”中的“核心”。因此,把中国5G建设的意义在目前阶段上升到任何一个高度,都是不过分的。在这样的一种“特殊任务”面前,任何决策者,都必须在其可见范围内“消灭”任何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自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也可能是技术背后的一些东西。“那家”公司如果正在考虑如何重返中国5G赛道,除了写各种情怀满满的信函以外,如何重新给予运营商足够的确定性,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决策层需要尽可能消灭“不确定性”,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国内5G无线主设备报价,不及国外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二分之一。因为为了尽可能确保5G通信技术在后续2C和更重要的2B业务领域的成功,圆满完成时代交给中国5G的使命,那么5G这个“超级工具”的价格,在一开始就不能太“贵”。只有这个“工具”足够便宜,才会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有意愿来使用这个“超级工具”,让5G赋能各行各业的门槛变低。从而让行业用户在使用这个“超级工具”的过程中,与其自身的业务产生出“化学反应”,在某些单点上率先取得突破,进而带动提升国家整体的产业水平,让这个国家的工业产业链的方方面面整体再上一个台阶。既然如此,那么设备商的小群体利益,就必须在整体利益面前做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本文作者徐一亮系C114特约作者,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所有评论均为个人独立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