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间消息(蒋均牧)在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发力汽车市场是华为在2019年的重点举措之一,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亦数次为之站台。在今日最新发布的年报中,这家公司详细介绍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定位、解决方案及未来愿景。
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带来巨大改变
随着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汽车正经历智能化、网联化的革命。未来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将成为一台移动的超级计算机和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其影响范围将远远超出这两个行业本身,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
年报指出,未来的智能网联电动汽将对人的出行、对汽车产业乃至对未来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首先,它将改变人的出行方式。不仅用车的社会成本(如碳排放、交通事故、停车占用的时间成本等)大幅降低,车的使用性能和出行乐趣也将显著提升——长续航、快充、安全、智能的电动汽车将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自动驾驶技术解放了驾驶员的四肢和感官,给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安全和乐趣;车内娱乐系统与智能终端生态相融合,智能座舱和手机的硬件生态与应用生态相连接,并通过软/硬件升级,帮助用户持续获得新体验。
其次,它将改变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传统汽车是基于功能驱动硬件不断叠加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但随着智能化功能的不断增加,来自数百个供应商的近百个电子控制单元已导致现有的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会基于区域组网和中央计算的“计算+通信”架构,通过传感器与执行器就近接入、车内高速通信、软硬件解耦、车辆设计简化和软件定义功能等来支持快速迭代、持续提升体验。同时,从整车视角需构建纵深防御的数字安全方案,支持汽车从安全走向可信。
最后,它将打造未来社会持续价值创造的平台。手机从功能型走向智能化之后,已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同样,汽车从传统汽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后,也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为产业界持续创造价值、为消费者持续提升体验。
与车企一起“造好”车,造 “好车”
华为早在2013年12月就通过车载模块ME909T进军车联网市场,这块业务当时隶属于消费者BG;不过其真正下定决心全面发力汽车市场,还是从去年10月开始。徐直军此前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正是注意到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这家公司在过去四到五年里,一直在探索怎么发挥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领先优势,以与汽车产业共同转型、促进传统汽车行业走向智能网联汽车。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来落实“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与车企一起‘造好’车,造‘好车’”战略,并进一步规划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解决方案。
华为将自身在ICT领域的设计、技术和经验等能力与产业期望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产业的技术/规模协同效应,构筑五大解决方案,即MDC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平台、智能电动平台三大平台加上智能网联和云服务。
该公司希望通过MDC智能驾驶平台来建立广泛生态,最终通过开放合作以促进整个汽车产业走向智能化;通过打造智能座舱平台,让智能座舱平台和整个智能终端生态结合起来;通过打造VDC智能电动平台,使能车企电动汽车差异化体验创新。同时,华为正致力于通过4G、5G、V2X的技术,把车与云、车与车、车与物、车与周边联接起来;并将提供一系列帮助车企研发创新及支持出行服务的云服务,以此来实现对所有联网车辆的有效管理,进而构建起将所有车辆都联接起来的生态。
展望未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将为产业带来万亿的增长机会。华为在年报中披露了在领域的愿景,希望依托ICT领域深厚的工程、技术积累,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以及相关的云服务;将摩尔定律引入汽车产业来促使技术快速进步;和车厂一起简化整车设计,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在汽车的生命周期里通过软硬件升级来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持续创造价值,与车企一起“造好”车,造“好车”。
相关新闻:对话徐直军:华为汽车业务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 红魔10 Pro系列发布:1.5K悟空屏+复合液态金属 售价4999元起
- 红魔10 Pro系列发布:1.5K悟空屏+复合液态金属 售价4999元起
- 澳大利亚发布报告量子状况报告 展现量子战略实施成果
- 中国电信张成良:星地融合进入产业突破重要时期
-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降低信息超材料功耗
- 中国移动700MHz 5G核心网异网漫游专网设备集采:总预算8282万元
- AI智能手机时代曙光已现 2024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8%
- 中兴通讯向际鹰:RIS与基站紧密协作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 中国移动王晓云:商业价值既是6G的出发点,也是6G的落脚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