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消息(南山)全球范围内,5G今年将加快部署和商用。中国2019年全球首批商用5G,如今已拥有全球最多的5G基站和用户数,加上国家政策强力支持、健壮的产业链支撑,必将成为全球5G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作为网络建设的主体,面对四面八方投来的热切眼神,运营商在大力推动5G建设的同时,对5G有哪些希冀?成本低、性能好、盈利模式清晰。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要快速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日前,中兴通讯执行董事兼总裁徐子阳接受MWL(Mobile World Live)采访,畅谈了“如何助力运营商铺就5G之路”。
中兴通讯执行董事兼总裁徐子阳
核心芯片等突破,降低网络成本
相比4G,5G每比特功耗相对于4G呈现数量级下降,但性能和功耗如何平衡,依然是一大挑战。去年底中国电信专家曾指出,2018年三大运营商基站共耗电270亿度,电费约240亿元;而5G基站功耗是4G三倍作用,加上同样覆盖需要3到4倍的基站建设密度,5G整体能耗将达4G的9倍左右,电费就要支出2160亿元。
很显然,这是运营商难以承受之重。核心芯片等技术突破,有助于化解这一难题。徐子阳对MWL介绍,芯片是支撑设备乃至RAN性能表现的关键驱动力。采用先进的7nm工艺,能够直接改善性能,降低功耗。以中兴通讯自研7nm系列芯片为例,基带计算能力提高了三倍,数字中频带宽的处理能力提高了四倍。
此外,射频全链路效率提高了20%左右,集成度提高了40%以上,功耗和重量均减少了30%左右。“随着5nm芯片的导入和持续的技术进步,未来功耗与重量每年持续下降超过20%。”徐子阳说。而性能提升、功耗下降,也意味着5G建设成本的持续降低。
5G时代核心网将直接触达用户,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徐子阳指出,支持2G/3G/4G/5G融合接入的、基于SBA的云原生核心网络已成行业共识。传输方面,则需要芯片、算法和液冷技术的进步,突破网络带宽、传输距离以及散热极限限制,为5G业务部署提供保障。
端到端的5G性能提升,离不开终端侧的演进。“5G时代以场景为导向。”徐子阳指出,智能手机将以5G和AI为基础,并将以云服务为纽带,满足用户视频、娱乐、游戏等多场景的体验。“除智能手机外,5G移动宽带、IoT模组也将在工业制造、无人驾驶、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诸多方面,推动全社会的产业升级。”
“加减乘除”法则,为商业模式创新扫清障碍
除了获得新牌照的运营商,大部分计划建设5G网络的运营商,面临2/3/4/5G网络四代同堂的局面。而5G的目标是走出通信业,进入千行百业,成为国民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多代网络共存、5G规模商用后面临的商业模式挑战。
应对挑战,中兴通讯在去年形象地提出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先减后加再除,乘以垂直行业:“减”是减去“脂肪”,中兴通讯通过大带宽、多模多频系列产品帮助运营商打造极简站点,简化建设和运维;“加”是增加“智商”,增加边缘计算和泛在AI等能力,实现云网、云边的高效协同和网络智能运营。
“除”是以端到端切片灵活、敏捷支持一网万业,同时大幅降低业务部署及试错成本。最后,将以上能力跟大视频、无人机等业务平台相“乘”,助力各个行业场景的业务进一步创新。
强力支持SA模式,构建5G大生态
2019年,受制于标准、芯片等方面不够成熟,全球运营商主要采用NSA模式部署5G网络。徐子阳对MWL谈到,基于SA模式的5G网络是行业共识,能够真正释放5G的优势,从而赋能业务创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其他运营商已经公开表示,2020年将实现SA模式5G商用。
“2020年,无论是核心网,还是终端,都将不再是SA网络部署的制约因素。”徐子阳介绍,中兴通讯一直在积极助力产业推进SA的商用进程,无论是核心网商用版本的率先发布、后续的全面验证,端到端切片,还是终端IoDT等,都走在业界前列。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助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5G生态系统。”徐子阳表示,5G将成为支撑行业转型和下一代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作为一系列技术和行业标准的集合,5G目前正与云计算、边缘计算和AI等新技术加强融合和协同。考虑到应用场景的多样性,预计5G行业生态系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庞大、更复杂,需要全球、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合作和推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