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探索到应用落地,5G通信技术不仅引发了全球新一轮技术的竞速,也使得各项新兴技术拥有深度融合的可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多重改变。
5G不仅与人们备受关注的虚拟现实、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结合,亦能逐渐渗透到传统农业、日常办公中,成为提升生活便捷程度的引擎。与此同时,通过开放、连接、创新,推动应用落地也成为各个国家5G推动者的共鸣。不过,当下的5G依然处于行业探索的初期,究竟将在哪一个领域率先引爆尚待观察。
在开放中寻找创新应用
通过5G技术实现高清直播,现场实时连线;在智能工厂将5G设备与监控设备结合,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将5G微型设备放置在运动员身上,观众可以全方位看到比赛中的各个细节。
上述场景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1月5日~7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2019韩国外商投资周”期间,在韩国通信运营商KT研究中心5G开放式实验室参观时看到的。“5G技术需要与各个技术、行业融合才能加速应用。”KT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个可与其他企业共同研发5G技术的5G开放实验室。
今年4月,中国移动宣布成立国内首个具备基于5G最新标准端到端能力的开放实验室——5G联创中央(北京)实验室,为各类创新应用提供定制化的5G端到端技术服务。
观察中国移动、韩国KT的动作不难发现,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已成为目前推动5G发展的一大关键词。
从具体的产业来看,AR、VR与5G的结合就激发出一些市场空间。在VR领域,中国电信与韩国运营商LG U+目前已经在VR内容、VR制作拍摄方面取得实质进展。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韩国每位5G用户平均每月使用24GB流量,AR和VR服务占5G网络流量的20%。韩国运营商已经成功地将AR和VR内容用作5G to C服务最引人注目的应用,并作为独特的内容来源驱动用户购买。
“5G技术的商用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VR应用眩晕感的弊端,但推动产业发展除了技术的融合,内容的支持合作也十分重要。”从中国南京赶赴韩国首尔考察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在韩国考察期间他走访了韩国的一些VR+5G游戏体验馆,希望能够在内容方面产生一些碰撞和合作。
除了不同技术之间的开放融合,国家间的合作也十分重要。对于中国和韩国在5G方面的合作,不少韩企负责人都充满期待。此前,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与KT签署5G新媒体内容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围绕超高清视频、游戏内容、VR内容、音乐内容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对此,KT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双方合作在进行中,未来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需求进行其他合作。
谈及未来中韩两国在5G方面的合作空间,韩国科技信息通讯部政策综合科科长崔佑赫(音译)称,科技日益变革的当下,中国在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空间,未来肯定有很多创新合作点。
高科技要渗透传统领域
事实上,除了和新领域结合应用,怎样将5G和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也是业界关注的方向。
5G观察者star QUAN从首尔高丽大学毕业已几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从奔赴海外求学的学习者蜕变成在技术界探寻新机遇的观察者,赴韩考察5G新项目、投资新机遇也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G不仅仅只是在一些新兴科技方面进行赋能,如果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像水和电一样渗透生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也是一大应用空间。”star QUAN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其在韩国首批入驻5G网络村庄考察时发现,5G也在改变韩国乡村的生活状况。和城市相比,村庄网络设置并不完善,村庄里的孩子也很难第一时间了解到科技信息,村庄中的农业和科技接轨程度也不高。
不过,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落后村庄的情况也开始改变。如此前,村庄中的农作物常常面临忘记及时浇水、打药的情况。而通过5G网络的接入,农民通过安装在田间的相关农业设施和高清摄像头及智能手机,可以调整农田的温度和湿度,实现对于农作物的远程监控。此外,通过在学校安装5G传感器及屏幕,村庄里学生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可与首尔等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体育项目互动。
除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更为直观的是,5G将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所预测,如果5G能够在韩国成功运行,截至2030年可为韩国创造47.8万亿韩元的经济效果。
不过,即便前景无限,行业研究者对于市场依然保持着一份理性。崔佑赫对记者表示,目前5G的行业应用仍然处于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和投资回报究竟如何尚待观察。
谈到具体的商业化推广,崔佑赫认为,一方面需要在公众领域开发更多的需求,以多元化的领域开发带动5G技术发展,尽快促进技术和服务落地;二是通过一些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进行5G方面的投资,连接新的终端和服务。
KT融合技术研究院5G策略组组长郑齐文(音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5G技术会和哪一领域碰撞出大规模落地的商业爆发点目前尚不确定,但可确定的是,5G的商业化和用户的需求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