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龄/文)随着5G手机即将在下半年开售,国内4G手机的出货量开始走低,单在6月份便同比下降5.2%。那么4G手机会不会面临退网、运营商不再花心思优化而造成使用体验下滑的问题呢?4G手机真的正在面临淘汰吗?
4G频段不会受到5G影响
如果你现在购买2G手机,多会看到商家在商品页面一开始就进行关于联通2G退网,选择手机时请确认自身所在区域能否使用的提示。目前一些国外运营商则已经开始实施3G退网的计划,以便将原有3G频段腾空,来给予正在建设中的5G网络所使用。
随着5G在今年的商用,4G手机用户是否也会很快遭遇到4G退网的问题呢?事实是,目前5G网络本身还处在离了4G不行的状态。5G网络初期普遍选择采用NSA组网,明年开始也是过渡到NSA/SA混合组网,也就是说还需要4G核心网的存在。
此外,如果用户需要在5G网络下使用语音业务,目前的解决方式还是回落到4G网络使用VoLTE来进行,这也是运营商此前加快VoLTE进程的原因之一,也造成了运营商不可能迅速将4G也一并进行退网。而只有当5G网络覆盖性能全面提升并出现市场需求的重要5G业务时,运营商才会适时考虑VoNR等技术方案。
与此前2G升级3G、3G升级4G是需要通过拥有专属频段,就会出现不得不清空原有频段的情况不同,目前5G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与4G的频谱共享。高通就已经推出了被称为DSS的动态频谱共享的新技术,只要基站和手机支持该技术,就能实现手机和基站能够在一个频段内拥有5G,而在给定位置上也有4G用户。据悉,该技术在明年至少可以在美国的5G网络中得以实现。
4G网络将会与5G长期共存
目前,国内外的分析人士几乎都不会看好5G网络的建设速度,至少5G网络不会像3G、4G时代那样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全面覆盖。
根据去年德勒的预测,到2025年,美国移动用户中仅有49%将使用5G,日本移动用户中使用5G的比例为45%,欧洲这一比例将为31%,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5G的用户比例将在不足10%。据悉,到2025年,如果不包括物联网设备,全球只有14%的移动连接将通过5G实现。另据Forrester在报告中的估计,到2025年,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才能看到50%的5G全球覆盖率。
去年便有国内运营商的研究人员预测,由于5G做深度覆盖较为困难,初期只能重点覆盖,5G的覆盖速度将远远慢于3G、4G,覆盖可能需要5-10年。未来,5G将会与4G网络长期共存,在城市采用5G,农村依旧使用4G覆盖。
另外,即便从物联网设备的要求来看,在2G、3G面临退网的情况下,不少对于功耗敏感的产品则会更倾向于选择4G而非5G。仅从目前5G手机标配的大容量电池就不难看出,5G设备目前的功耗水平还难以与4G持平。
这也意味着,4G与5G在未来网络中进行优势互补,同时又能够利用新技术进行频谱共享,才是未来网络最优的选择。爱立信就在官方报告中给出了上述图表,从中不难发现,4G将会长期存在于6GHz以下的频段,而5G一方面将会使用毫米波,同时还将在中频、低频与4G进行共享,并逐渐占据更多的频段。爱立信在这份报告中也同时指出,通过4G与5G共享中频,混合组网,同时加之毫米波的使用,才能实现信号、速率、时延这样三项指标全部最优效果。
未来几年4G体验有保障
显然,至少在2025年之前,消费者的4G手机在使用体验上都不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手机芯片厂商即便是在5G元年,也选择了在旗舰SoC中不集成5G基带,同时还提升了4G基带性能。例如高通骁龙855就集成了X24基带,通信规格提升至Cat20,下行峰值可达2Gbps,支持7载波聚合。另根据今年年中的消息来看,下一代旗舰骁龙865甚至会推出两个版本,其中不内置5G基带的版本将会继续瞄准暂未获得5G覆盖地区用户的需求,而其LTE性能也自然不可小视。
而像AT&T甚至还把千兆级LTE包装成了“5G E”,同时把Sub 6GHz频段的5G称为“5G”,把毫米波频段的5G称为“5G+”。实际上,千兆级LTE作为5G通信网络的前置技术,也符合运营商的长期利益,很有利于未来无缝升级到5G网络。所以,对于运营商而言,继续深耕LTE并非无利可图,同时千兆级LTE也同样重视网络延迟及稳定性指标,也能为相关业务提供一定支撑。
另外,如上文所述,既然未来的网络中还离不开4G网络,如果把4G网络放到一边坐视不管显然也无法保证5G网络的体验。这样,对于4G手机用户来说,假如换机动力依旧不足,继续遵循目前平均18个月的换机周期来进行消费,即便现在购买4G手机也绝不会在后续的体验上出现折扣。所以,如果消费者在今年有心仪的4G手机,也不必成为“等等党”,根据自身需求放心购买绝没有问题。
- Dell'Oro报告:2024年调整期结束 光传输设备市场将恢复增长
- Dell'Oro报告:2024年调整期结束 光传输设备市场将恢复增长
- 为什么要云转型?企业迈向数字化未来的必由之路
- 受AI和混合云推动 分布式云网络市场到2028年将达170亿美元
- 商业航天产业不仅是战略新兴产业,更是战略常兴产业
- 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 净利润预计增长五倍
- 郝文宇:我国商业卫星应坚持自主发展 遵循产业规律
- 瑞芯微2024年预计营收创历史新高 净利润增长超300%
- 上海移动“AI视联网+明厨亮灶”赋能餐饮管理升级 让年夜饭不仅温馨也更放心
- 受AI和混合云推动 分布式云网络市场到2028年将达17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