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流量劫持不正当竞争研讨会召开

近日,由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主办的“手机流量劫持不正当竞争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理论研究、司法审判、监管部门的一线业务专家及企业、律所的实操者,围绕手机流量劫持问题中的司法保护实践、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之间如何寻求边界平衡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流量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命门,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司法保护机制尚不完备的市场环境下,手机应用市场不正当竞争形势越发严峻,其中尤以流量劫持问题最为突出。

“流量劫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劫持本应属于竞争对手的用户流量,诱导用户使用被告的产品或服务,并对消费者产生实质影响,属于对被告自身权益正向的增加。它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其他经营者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的定向加害和妨碍破坏的行为。”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会长何山说。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费安玲表示,企业自设标准不能作为提出警告的依据,而应当是国标或者是行业标准,因为企业自设标准并不真正具有公知性,消费者不知道从哪儿得到这些标准信息。如果企业仅以自设标准来向消费者发出警告,从这个警告然后消费者就要离开这个页面去转到别的地方下载这个软件,这种警告可能就构成了欺诈性甚至是恐吓性,对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种侵害。

同样,与会企业也普遍反映,手机厂商借助硬件与系统优势陆续针对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拦截干扰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伤害了软件方倾注大量心血维护的“用户体验”。

据介绍,“免费+广告”是互联网通用的商业模式,某些手机厂商以软件中含有广告插件或其他夸大提示为由,反复诱导用户跳转到所谓的“官方”商店、重复耗费流量下载同样的应用,这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也对“被劫持”的企业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此类诉讼举证难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费安玲建议,企业追到一定程度,掌握大致的流量走向就可以马上公证,后面紧接着论证这种行为是否不法。一旦企业抓住一点证据,基本上能够站得住脚就要到法院去,让法院出裁判。

同时也有法官呼吁,让经济学家、财会人员、审计专家进入法庭,辅助此类案件的审判,更加准确地判断商家的损失,采取相应的裁量力度,提升司法效力。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04
手机流量劫持不正当竞争研讨会召开
手机流量劫持不正当竞争研讨会召开,近日,由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主办的手机流量劫持不正当竞争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理论研究、司法审判、监管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