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消息(乐思)近日,三大运营商相继公布了2018年开年第一个月的运营数据。在1月份,三大运营商表现各有所长,中国移动宽带用户净增数第一;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净增数第一;中国联通4G用户净增数第一。 三大运营商为各自的2018年开了一个好头。
中国移动宽带用户持续增长 电信联通各有所长
对比2017年12月份的数据, 2018年1月份,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都出现了小幅增长,其中,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增幅最大,12月份净增数只有212万,1月份增长迅猛净增506万。4G用户方面,联通净增数量最多(641.5万),电信1月份的净增对比上月(净增474万)也增长了近百万用户。中国移动首次垫底,无论是对比其他两家还是和12月份的数据(净增1561.6万)相比都稍显逊色。
而在宽带业务方面,中国移动继续“笑傲群雄”,对比12月(净增254.8万)用户数持续增长。在宽带市场竞争越发白热化的今天,还能实现用户数量稳步上升实属不易。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12月份,中国电信的宽带用户出现了负增长,流失96.4万个用户,不过好在1月份就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出现了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移动2018年1月份,移动业务用户总数达到8.91亿户,当月净增384.3万户;其中4G用户数达6.55亿户,当月净增524.2万户。有线宽带业务方面,用户总数为1.17亿户,当月净增数为407.6万户。
中国电信2018年1月份,移动用户净增506万,累计达到2.5502亿;其中4G用户净增573万,累计达1.8777亿。
固网业务方面,1月份,有线宽带用户净增103万,累计达1.3456亿。另外,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还披露了其母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有线宽带用户数据。截至2018年1月底,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的有线宽带用户数(不包括中国境内本公司有线宽带业务经营的省份的用户数)为0.21亿户,有线宽带用户总数合计为1.56亿户。
中国联通2018年1月份,移动出账用户净增287.2万户,累计达2.8703亿户;其中,4G用户净增641.5万户,累计达1.8129亿户。固网业务方面,1月份,固网宽带用户净增50.1万户,累计达7704.0万户。
2018年开局:联通电信表现很强势
借用春晚的一句流行语,2018年的开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表现得“很强势”。
首先是中国联通的4G用户,借助于“大王卡”、“小王卡”等一系列互联网卡,中国联通的4G用户实现稳步攀升。如今,这些互联网卡在中国联通新发展的4G用户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中国联通内部人士总结称,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发展各种套餐卡呈现出了两大特点:一是速度快,仅腾讯大王卡就发展了5000多万用户;二是成本低,腾讯网卡的每用户发展成本不到100元。
而且中国联通并没有止步于此,据联通内部人士透露,进入2018年,中国联通开始在全国多数省市都在做互联网卡的线下引流,其中,湖南联通发起了“空巢行动”,鼓励全员参与,走出去营销。河南联通还专门组织员工去长沙学习,抓住民工返乡机遇,多地开展空巢行动。“大王卡+冰激凌套餐”成了中国联通发展用户的法宝。该内部人士还透露,春节期间,中国联通的线下活动一直在持续,因此在2月份,中国联通的4G用户还会出现大幅增长。
而中国电信在2018年伊始也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没有联通和移动那么大起大落,不偏不倚,“各科成绩”都稳步提升。其中,移动用户增速居于首位。在4G方面,也保持着稳步增长。在固网业务上,依然稳居冠军宝座,在中国移动的猛烈攻势下,用户数依然持续增长。
尽管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经“蛮拼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移动依然是这个市场的“大哥大”。在移动用户总数上,电信联通依然无法企及,4G用户上更是突破了6.5亿。同时在固网方面持续发力,作为后起之秀抢占了不少固网市场。
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终于不再是“中国移动一个人的狂欢”了,这是个好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了,另一方面,一家独大既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利于行业发展,更不利于用户利益。
总之,2018年,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千家早报|十二部门印发,事关5G规模化应用;小米申请“超级小爱主动智能”和 “AIOS” 等商标——2024年11月26日
- 未来家居装饰的人工智能设计趋势
- 个性化客户体验:人工智能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
- 引领2025:技术变革如何塑造未来商业格局
- 万物人工智能(AIoE):重新定义未来的智能生活与工作
- 什么是环境智能——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的革新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打破生态壁垒,自研双芯抢网:OPPO Reno13系列发布,2699元起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