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为、格力等企业用房留人引发了坊间热议,让很多人望洋兴叹“为何别人家的公司这么好”。
企业用房留人残留企业办社会旧痕
当前由于房价的高企,买房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奢望。安居则乐业,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住房支持,改善和解决员工的居住问题,确实有助于提高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过,为员工提供低于市场价的住房也好,为员工提供免息的贷款也罢,对公司、对员工、对市场等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尴尬的警示。
自1998年房改开始,传统体制性的福利分房划上了句号,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走出了向单位要福利的传统,进入向市场表需求的时代,这种分工的社会化极大地释放了国内企业的发展潜力,提升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如今,面对高房价下的望尘莫及,公司为员工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居所,虽迥别于之前的福利分房,但也残留着企业办社会的旧痕。毕竟,不管公司在财务处理方面是基于公益金列支,还是其他项目列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优惠住房,之于员工而言并非是一种额外的优惠购房福利,而可看作是员工薪资待遇的一部分,当然其中内含着一种在特定条件下的激励约束效应。而若一些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地块来自各地政府基于人才配套住房地块这一优惠政策,则很容易损害房地产市场的统一性。
企业用房留人难起到与激励相容效果
这种企业用房留人,地方用人才公寓吸引优质企业的人才,是否能起到与激励相容的效果?
笔者认为未然。首先,用房留人的策略带有短视性,存在期限错配风险。短期这会带来明显的人才吸附和经济增长收益,但长期来看可能就未然,尤其是在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方兴未艾的当下,经济社会的人才结构性需求变化相当迅速,现时引进的相关人才是合适的,几年后部分人才可能就难以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诉求了,而住房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既不可能对几年前吸引的人才采取腾笼换鸟的策略安排,又很难用增加新的安置人才的地块和公寓。
其次,牵制了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和劳动者的择业自由,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等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适应能力和灵敏性。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自由流动,这使整个经济社会有如活水源头。住房表面上是一个居住场所,但在心理上是一堵心墙,安居既是一种稳定的代名词,同时又是固化的别名,人一旦安居下来,就会带来较高的迁徙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用房留人实际就是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但损害了企业人力资源调整的能动性,容易带来进退激励的不对称性。即用房留下来的人才,对企业而言是一种人才的沉没资本,使企业资产变得越来越重,难以敏感性地适应产业和技术变迁。这方面对一个地方亦然。
企业用房留人是种次优选择
当然,企业采取用房留人的策略是权衡利弊后的次优选择。现在社会正在陷入高房价焦虑状态,为人才解决居住焦虑容易激发员工的忠诚度。因此,企业用房留人的尴尬实际上源自高房价泡沫的挤出效应和扭曲激励问题。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决策者都警示房价泡沫给当地经济带来的风险和扭曲激励问题,如针对高房价致使很多企业因为运营成本过高而搬离上海等现象,上海主要官员就曾发出过明确的警示,用房留人更多是用扭曲激励的方式应对高房价泡沫给企业带来的问题。
由此可见,当前在高房价业已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导致经济社会资源趋向扭曲激励,并正在遏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等背景下,继续营造房价继续上涨的气氛,都将是竭泽而渔的,都将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负重。不论是基于个体还是整个国家,经济要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就一定要正视高房价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就需要彻底避免在房价泡沫问题上采取投鼠忌器、甚至抱薪救火的态度,继续与泡沫共舞,增加的是更多的扭曲激励。
□刘晓忠(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移”起向“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信息科技保驾护航
- 工信部批准6项量子密钥分发领域行业标准
- 三大运营商2024年省分一把手大调整:27位总经理走马上任
- 中国铁塔2024年POI产品集采结果出炉 中兴等四家厂商中标
- 对话华为周军:升级运力、以网强智,把握AI时代确定性机遇
- 中国移动邓伟:“两个不 两个一体”顶层设计 构建天地一体网络商业闭环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国芯科技高性能AI MCU芯片新产品CCR7002内部测试成功
- 三大运营商10月成绩单:中国移动继续领跑
- 中国移动WAF软件集采:启明星辰和山石网科信中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