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一年一度的天翼终端博览会昨日在广州正式拉开帷幕,今年全面升级为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这也正值杨杰董事长开启电信转型3.0战略一年的时间,中国电信已取得诸多可喜的成果,杨杰董事长在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不仅公布了一系列可喜的数据,同时还表示将携手各领域合作伙伴,在智能生态时代共建“生态魔方”。
转型3.0一年成绩抢眼
一年前,杨杰董事长提出了转型升级3.0战略;中国电信将推动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要做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电信展示了其在行业和创新方面的领导力,部署国内首个全国性的NB-IoT网络,推动全网通成为国家标准。同时,中国电信还展示了非常卓越的管理能力,最近再次获评为“亚洲最佳管理公司”。
2017年上半年,全网通终端销量达1.47亿部,增长85%;市场份额达73%,较去年底提升20个百分点。全网通终端标准的统一,尤其是获得GCF和GSMA两大国际标准组织的认证和认可后,实现了对产业上游、开放渠道,以及用户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终端产品设计、工艺创新、质量提升迈上了新台阶。上半年,在终端整体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天翼终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销量6900万台,同比增长33.6%;市场份额达33.8%,较去年底提升7.3个百分点,有力带动了中国终端市场繁荣。
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完成了800MHz重耕,建成优质的4G全覆盖网络,4G基站达105万个,人口有效覆盖率98%,4G用户驻留4G网络时长占比近99%。
同时,中国电信领跑全球4G物联网,建成全球首张基于4G网络的具备商用能力的全覆盖新一代物联网(NB-IoT),该网络基于800MHz低频覆盖优势,实现城市、农村全覆盖,穿透力强。中国电信还联合泰尔实验室发布了物联网模块标准(物联网的全网通标准),助力终端厂商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在光宽网络发展上,也收获喜人成果,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端口超过 3亿个,并在150多个城市具备了千兆接入规模商用能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网宽带运营商。
生态魔方核心在于多和变
从2015年开始,产业互联网兴起,主要特征是智能化、生态化;同时端管云芯垂直整合加速,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行业形态从产业链条正演变为“生态魔方”,各模块更多依赖资本和数据驱动。
对于“生态魔方”的核心,杨杰董事长认为是多和变。他表示,魔方本身呈现“三多”特性。 多模块,每个模块(相当于一家企业)都有特定功能,形式各异,但只有组合才能有效互补协同。多组合,不同模块组合灵活多样、变化多端,形成统一的有机体。多业态,模块间的不同组合相互融合、衍生,创造出各种新业态。
至于变,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次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看出一些端倪。博览会现场,不仅有非常火爆的VR/AR体验区,还有AI咖啡馆、miniKTV、智能家庭影院、平衡车、体感游戏等侧重于生态的展示。除了常见的全网通智能终端外,还有智慧家庭、云和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互动与体验、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动漫展区,展示的内容比往年进一步扩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幕式上,中国电信不仅与华为、金立等17家手机厂商,以及苏宁、国美等经销商签订合约,同时还跟科大讯飞、小米科技、veritas、志高空调、永辉超市、荣事达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签约。
这些企业功能各异,但通过不同组合可以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并且迸发出新的业态,新的价值,也许这就是“生态魔方”的魅力所在。
在生态矩阵中,“狼群”最有战斗力
杨杰董事长还表示,生态魔方将高效满足用户需求,并创造新需求。在传统产业链竞争中,成败关键主要取决于行业结构、竞争地位等。而在生态竞争中,除了行业结构、竞争地位外,更为关键的是“集体行动”——需要我们不断做强各自的长板,同时强化生态协同能力,只有两方面能力都强,才能成为最有战斗力的“狼群”。
引领智能生态新时代
目前,中国电信的生态魔方已初现雏形,五大业务生态成绩抢眼:智能连接用户规模已超过5亿,智慧家庭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物联网用户规模达3000万,上半年新兴ICT收入超过200亿元,互联网金融的翼支付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杨杰表示,未来,中国电信将通过网络演进、平台开放、深度合作、供给升级,做强各自的长板,强化生态协同,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魔方”。
除了一如既往的积极发展5G,推动网络演进,建立基于4G的全系列物联网,推进光网升级,以及加强终端、渠道和业务应用的合作外,中国电信还将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并表示从9月1日期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漫费,让消费者得实惠,创业者得发展。此外,中国电信将持续建设和优化物联网、智慧家庭、翼支付商户、双创等能力平台,通过平台开放实现能力共享,促进共创共赢。
中国电信将表示,愿意与各领域合作伙伴共建“生态魔方”,共创全新价值,携手引领智能生态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