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消息(张海龙)今年的MWC上海让人们感受到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分析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300亿,预计2020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亿,其中蜂窝网络规模超过10亿。
中国移动目标2020年连接总量达17.5亿
万物互联的快速发展,也让致力于做大做强“大连接”战略的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更加快马加鞭,快人一步。
据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突破1.2亿,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连接提供商。今年前5个月的物联网连接数增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连接数占比较大的领域包括车联网、智能单车、金融、能源和可穿戴设备等。预计今年智能连接数增加1亿户,总规模达到2亿户。
在NB-IoT与eMTC方面,沙跃家表示,中国移动致力于同步推动NB-IoT与eMTC协同发展,从而实现技术互补,产业共进。
此前,中国移动已经获批可进行NB-IoT部署,2017年5月中国移动在江西鹰潭启动了NB-IoT试商用,今年内将实现全国范围内端到端商用。
此外,全国承载物联网基站数超162万个,月承载流量已超过2000TB,为用户提供了覆盖最广泛、质量最稳定的连接服务网络。
立足“端-管-云” 打造最强移动物联网生态
沙跃家表示,为了实现2020年连接总量超过17.5亿个。中国移动将立足“端-管-云”全面推进,携手产业各界,打造最强移动物联网生态系统。
沙跃家介绍,“端”是业务承载入口,中国移动将从物联网芯片、模组、终端入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芯片领域,中国移动借助基础通信套件,积极推进软硬件集成化,从而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成本和门槛。
在模组领域,为打破现有模组市场的碎片化,中国移动联合垂直行业、模组厂商,通过整合不同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定义标准接口、通用封装,实现模组通用化,从而降低模组研发成本和行业壁垒,促进物联网大连接市场的繁荣。
“管”是连接根本,在这方面中国移动一直有着突出优势。首先,中国移动是标准的引领者,主导完成了物联网标准融合,并推动NB-IoT标准快速制定,牵头制定国内行业标准;
第二,中国移动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针对新型物联网的部署并提出各类创新方案;
第三,建立了最严格的测试体系,涵盖46个测试场景,覆盖了抄表、电梯、地下室等极端情况,仅楼宇就测试了180余个,确保网络符合客户需求;
第四,拥有多年积累的运维能力,这个运维能力是从4G 162万基站的建设和维护中磨练积累而来,将会为物联网网络运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云”是创新服务能力,中国移动将不断增强平台数据服务能力,增强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真正的物联网应是连接、服务、数据缺一不可
沙跃家认为,真正的物联网不应该仅仅是完成连接的工作,其需要为用户、市场提供服务、数据分析等能力。
沙跃家表示,连接是基础:面向物联网市场,中国移动将依托连接管理平台,为各行各业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海量连接管理能力、更加灵活的计费策略、更加集中化的业务受理与一站式服务能力的开通。
服务是关键:中国移动的OneNET平台已取得较好的积累,将进一步夯实OneNET平台能力,一是为物联网垂直行业提供深度定制能力,二是增强平台数据服务能力,使用户可更加灵活的集中管理和自主掌控服务。
数据是核心:大连接催生大数据,中国移动将为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分析服务能力,为客户即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依托大连接、大数据,推动更加智能的物联网创新。
合作共赢与业界一同分享物联网红利
在打造最强生态的同时,中国移动还不忘与产业界一同合作共赢,一同分享物联网红利。
沙跃家表示,物联网涉及各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但需要对行业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单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全部市场需求。中国移动将一如既往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拓展合作生态,与合作伙伴们一同推动物联网的繁荣和发展。
例如,中国移动OneNET平台吸引了3万6千名开发者,承载了近2万个应用,每天调用API次数超过2000万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质的基础能力和平台。
未来,中移动将依托丰富的产业资源、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通过和创空间、5G联合创新中心,物联网联盟、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资源、更开放的环境、更优惠的条件,携手产业各界开创万物互联新生态。
此外,沙跃家认为,物联网的繁荣离不开行业终端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为此,中国移动积极投入营销资源,开展专项补贴和专项促销,对于采用中国移动物联卡作为传输通道、合约期大于1年,产品在中国移动入库的行业客户给予优惠补贴,补贴率最高可达50%。
沙跃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力争使广大客户能够采购到质优价优的芯片、模组和行业终端产品,分享物联网带来的技术和规模红利。
查看沙跃家发言完整版PPT
【作为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的战略媒体合作伙伴,C114将对本次大会进行全程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