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消息(南山)MWC上海展正在展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不仅吸引了中国的大型电信运营商和供应商参展,同时也成为一个国际通信服务巨头拓展中国市场的平台。据悉,VoLTE和VoWifi服务的领导者Mavenir公司,将在本次展会上推出可编程的云通信平台“Multi-ID”,帮助运营商将用户身份“从设备转向人”,也就是让网络服务与人对应。
事实上,Multi-ID已经在美国运营商T-Mobile商用,并帮助T-Mobile保持在美国IP通信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Mavenir高级副总裁兼全球商务拓展总监John Baker日前对C114表示,选择在今年MWC上海展举办期间正式推出Multi-ID,也表明了该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够与更多的中国运营商进行进一步的合作”。
突破设备桎梏
如今的消费者在工作、家庭及私人生活方面拥有多种用户模型,且通常需要管理多个不同的联系号码,但是,号码与设备的锁定,使得运营商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同时,OTT应用主要依靠尽力而为(best effort delivery)机制,提供的终端用户体验不一致且凌乱不堪。
“传统供应商只关注于5G领域,目前还没有意识到云通信平台的重要性。”John Baker认为,运营商与OTT竭力竞争,却手握网络优势而不自知。Multi-ID解决方案是针对语音和信息方面的威胁,正如用户可以从任何设备发送邮件甚至是OTT信息所面临的威胁一样。本周,Mavenir已经成为向美国T-Mobile的DIGITS提供支持的重要供应商。
“Multi-ID平台允许用户将其身份用于任何设备,无论这台设备的所有者是谁,或是这台设备SIM卡的所有者是谁,使用者将能够在任何一台设备上使用其手机服务。让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尽管办公室的电话号码是属于公司所有,但是你仍然可以将这个工作电话或是工作电话号码用在私人的电话上。”John Baker说。
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其他人的设备,登录并且使用自己所订购的服务。Multi-ID对于移动设备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创新技术,对于经常使用多台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以及电脑的用户来说,能够有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帮助其实现多设备的连接和同步,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事情。
Mavenir是VoLTE和相关服务的全球领导者。2012年,Mavenir成为首家推出VoLTE的企业,将Voice over 4G/LTE (VoLTE)技术推向市场,但相较于2G/3G网络,当时语音和信息传送功能并未演进。今年4G网络走向全面成熟,Multi-ID平台则是Mavenir基于IP的4G网络优势,提供的下一代语音和信息传送应用。
自2017年初Mavenir宣布正式并购整合成功后,公司就专注于C-RAN、5G、物联网、富通信、SCE、Multi-ID、NFV和MEG等领域。“我们的优势在于自身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将公司产品整合至现有的任何网络中,为运营商的选择提供了最佳方案,而不是作为单一的网络提供商,为运营商的单一网络进行服务。我们不断与运营商合作,为其提供具有突破性的应用。Multi-I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瞄准中国市场
Mavenir对中国市场并不陌生,早在2005年,Mavenir在上海开设了研发中心。去年,Mavenir在中国IMS网络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Mavenir希望能够通过今年的MWC展,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结识更多的合作伙伴。
以Multi-ID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而言,在中国市场需要帮助运营商应对微信等大型OTT在信息服务领域的挑战。John Baker认为,类似微信的OTT服务,对于每个运营商来说都是一种威胁,然而消费者却对此并未有深切体会。像Multi-ID这样的创新服务出现,将在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条密不可分的纽带。
除了Multi-ID云通信平台之外,Mavenir还将在上海MWC期间推出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其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使用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分析的方法来确保SS7安全、Diameter安全、SIP安全和网络优化。随着5G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安全问题将成为运营商所关心的重点。
“我们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将成为未来几年推动Mavenir在中国市场进行创新的主要着力点。”John Baker表示,通过提升与中国消费者的互动,并尽可能多的参加诸如上海MWC这类的优秀行业展会,Mavenir希望能够像服务于北美和欧洲市场一样,与中国的运营商紧密合作,并将该公司灵活的解决方案融入现有的网络。
“Multi-ID是一个新型的云通信平台,为语音和消息的传送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凭借Multi-ID投入市场初期就成为了美国三大运营商之一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坚信在未来我们能为美国、中国甚至全球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多益处。”John Baker对中国市场的前景表示乐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