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大永
想像一下这个场景:你正在通过智能耳机连接到平板电脑听音乐,当手机来电话时,平板电脑上播放的音乐自动暂停,智能耳机自动切换并连接手机,完成了电话的接听,整个切换过程可以流畅到让用户感觉不到时延。
或者:你拿着手机玩游戏,不知不觉走到了客厅电视机旁边,打开电视机,挥出一个特定的手势,游戏界面瞬间从手机切换到电视机上,你顺手拿起沙发上的游戏手柄继续游戏。
再来一个场景:你把原来的车锁匙,换成了数字车钥匙,通过手机来完成锁车、解锁以及启动等操作。而且,车钥匙还可以配合使用 NFC(近距离无线通讯) 和UWB(超宽带)技术,远程共享数字车钥匙给其他人,安全又便捷。
以上场景有些已经成为现实,有些即将成为现实。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我们拥有的设备越来越多,我们会希望设备可以变得更智能,更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
要满足上述场景,最关键的技术的就是解决设备之间的连接和交互需求。比如,两台android设备之间,或者android与iOS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让用户的所有设备之间可以实现资源无缝共享,或者可以让用户快速且安全的把图片、文件、视频、应用等资源共享给其他用户。
而要去承载连接和交互需求的基础,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智能连接技术。万物互联社会,我们需要怎样的智能连接设计呢?
趋势一:超低能耗设计
智能连接虽然贴心,但能耗问题不可小觑。随着当下“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自然也成了每个科技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包含多个处理器,每个处理器会针对所执行的不同工作,进行特定的优化,例如,Android系统运行在应用处理器(AP)上。AP处理器经过优化可以为屏幕显示场景(例如游戏)提供出色的性能,为用户带来流畅的使用体验。但如果AP在短时间内进行频繁的处理就极其耗电,解决能耗问题日益紧迫,智能连接技术的发展方向必然得是低碳、环保的。
趋势二:智能感知场景
“随时随地”在线,是用户对连接技术的基本需求。如何保障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都能获得始终如一的连接体验,就需要连接技术能够智能感知使用场景,并根据场景智能调整技术配置。当前,无论是连接技术的多元化,还是软硬件水平,都已经为深入感知环境做好了准备。
比如,展锐的智能连接技术Perfelink,实时感知用户所处场景,对Wi-Fi、4G、5G三个网络的信号与链路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把终端接入到质量最佳的网络上,为用户提供的高速连接的使用体验。
趋势三:多技术融合
我们常说5G带动行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但5G并不能覆盖全部的应用场景,像Wi-Fi、蓝牙、UWB等各类中短距连接技术与5G齐头并进,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因此,各类终端的连接技术就需要考虑对多连接技术的兼容,集众家技术之长,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比如Perfelink的链路聚合,可同时启动Wi-Fi和移动通信的多链路并发,以提高传输速率。
趋势四:软硬协同
高带宽、高速率也意味着高功耗和性能天花板,如何突破速率带宽的天花板还要降低功耗,Perfelink 提供了网络协议热点功能卸载到硬件实现软硬协同加速技术,复杂逻辑软件实现,计算密集型硬件实现,分工合作软硬一体化方案即大大提升了速率,还降低了功耗。
可以确定的是,有了无处不在的连接,未来我们开始解锁今天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场景。展锐是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这一技术优势让展锐可以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万物互联社会的到来。
- Meta Orion 豪门梦碎:最强版本2027亮相,眼镜内置摄像头,AR眼镜新时代何时开启?
- 苹果在中国市场遭遇重大挫折:2024年第四季度销量大跌18%,被华为和小米超越
- 跨生态互联新篇章:绿米Aqara Matter高阶桥接功能引领智能家居新潮流
- 极空间NAS新功能曝光:文档同步2.0、多端播放器,办公利器升级版等你来体验
- 国产NAS系统飞牛私有云fnOS升级,新增虚拟机功能,数据管理更高效
- 小米路由器BE6500 Pro升级新固件,新增与Home Assistant深度整合,本地控制更便捷
- 智能洗地机器人新品发布:萤石推出全新视觉洗地机器人 RX30 Max,全面升级吸、拖、洗功能,全天候洁净守护
- 复古风尚与未来科技融合,Rogbid SR09智能钛合金戒指,59.99美元,探索未来生活新体验
- TCL雷鸟鹤6 Mini LED电视震撼登场:4K 144Hz+352分区背光,最低仅需2599元,颠覆视觉体验
- 智能门锁市场风云变幻:2024年销量下滑,小米领跑线上,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