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成A+轮3000万融资的迅蚁,近日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机器人运力网络”ADNET,未来将为消费者提供全流程的无人化末端配送服务。
早在两年前的2016年9月19日,迅蚁就联合中国邮政开通了首条无人机邮路,实现了在偏远地区物流无人机的首次商业化运行。今年年初,迅蚁又从农村进入城市,面对城市C端消费者的高频应用场景,开始用无人机配送外卖为切入点进行探索,并针对咖啡、生鲜等对配送时效、货品安全有极致追求的品类,进行了高密度规模化的运行测试。
根据迅蚁的测试结果,若要达到非常理想的无人化配送方案,除了基于现有硬件的升级外,还需要构建一套安全的运行网络,才能充分胜任未来人类对机器人运力的需求。因此,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迅蚁机器人运力网络——ADNET应运而生了。
什么是机器人运力网络?
迅蚁在其发布会上展示的“机器人运力网络”,在硬件上主要由全新一代的无人机RA3、衔接空地两端机器人的无人枢纽站RH1、完成“最后100米”货物交付的无人车RG1,以及一整套实现多智能体协作的算法所组成。
迅蚁依据自身的运营经验,为实现配送全流程的无人化,专门研发了外型独特的无人机新机型——RA3,这是一款专为物流而生的无人机,货物装卸正是物流无人机的核心功能和交互,RA3的机身设计更加一体化,全尺寸的开放式设计,让货物的装卸更便捷灵活。
RA3的全自动装卸设计,可以使货物在无人机和无人站RH1之间实现无缝接驳,作为衔接空地两端的中转设备,RH1提供了6个货箱暂存空间,以及基础充电功能。通过现场播放的视频,能清楚看到两个机器人间的协作方式。作为机场存在的无人站RH1,其最高的起降频次可达30架次/小时。
迅蚁CEO章磊表示,今年四季度即可完成空中、地面一体化无缝协同的无人配送体系,其研发的第二代无人车目前正处于路测阶段,这也是迅蚁这一机器人运力网络的重要部分。未来,无人车RG1便可取代配送员完成商家—无人站、无人站—消费者的人力配送部分。
ADNET的无人化配送方式是这样的:
• 商家将货物/外卖放入无人车,无人车前往无人站
• 无人站将外卖/货物从无人车取出,自动分拣后装载到无人机
• 无人机起飞并送至下一个无人站,自动卸货并短期存储在无人站内
• 无人车从站内取出外卖/货物送至消费者。
这意味着迅蚁完全实现货物配送的全链路无人化。三个智能机器人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优势解决配送问题。
这和过去做的有什么不同?
过去,迅蚁习惯被称作一家将无人机运用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公司,现在迅蚁则更多被理解为是一家提供完整的机器人运力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涉及的硬件领域更广泛,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多。
其次,智能硬件的种类变多了。根据迅蚁的估算,在一个运力网络内,1天内完成5000单的配送量,需要投入120架左右的无人机、50个左右的无人站和60台左右的无人车,其网络节点数将达到近300个,单日起降次数超过首都机场。
迅蚁除了实现无人机、无人车等运载工具自身的自动驾驶技术外,其“机器人运力网络”还要解决同一类型机器人“群体性”的大规模自主运行,以及三种类型智能体之间“网络性”的多机协作问题。因此,迅蚁的ADNET还实现了多智能体自动规划、自动调度的能力,这便是迅蚁机器人运力网络技术的核心。
此次,迅蚁还邀请了中国邮政、长江汇、浙二医等客户代表,分享了第一代无人机物流系统商业化运行2年来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经验。其使用的第一代机型TR7截止发布会前已运行了40000多公里的里程,近20000个飞行架次。
迅蚁根据大量实际运行经验和客户反馈,对原有机型TR7进行了升级,并在本次发布会上推出了TR7S。新款机型增加了传感器数量、优化了电池管理系统、减轻了结构设计,同时大幅强化了终端计算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用户对物流无人机的使用需求。
迅蚁在商业探索的道路上,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并持续快速迭代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促使它们成长为可规模化的机器人运力网络。迅蚁机器人运力网络ADNET计划在2019年第二季度实现单网日配送量1万单以上。届时,机器人配送将真正进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中。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国ITC裁定联想智能手机侵犯爱立信专利
- 英特尔高通隔空叫阵:两大巨头在较什么劲?
- IDC最新预测:2024年PC和平板电脑市场将增长3.8%至4.035亿台
- 苹果Vision Pro头显即将登陆中国台湾,12月17日正式发售
-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首次遭遇季度下滑,三星旗舰机型表现不佳是主因
- HUAWEI Mate X6 震撼登场,折叠引领者,巅峰再跨越
- 五年持续领跑,华为折叠屏一步领先,一路领先
- 全新HUAWEI MatePad Pro 13.2 英寸首发亮相,鸿蒙专业生产力体验再升级
- 华为凌霄子母路由 Q7 网线版推出,让每个房间都有满格信号
- 华为发布HUAWEI WATCH D2,开启腕上血压管理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