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 花子健
原标题:
联想推出区块链手机回归手机市场
3月20日,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在回归联想中国区之后首次亮相,和他一起回归首次亮相的还有联想手机品牌。
联想移动推出了三款手机产品——联想S5、联想K5和K5 Play,以及一款DP-20双发声单元耳机和拥有长达8个月续航功能的Watch 9手表。
其中联想S5比较让人关注,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手机品类——区块链手机。
这款手机的硬件、软件优化很普通:高通骁龙625平台,搭配最高4 GB的运行内存和128 GB闪存的存储组合; 5.7英寸全面屏,后置搭载双13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1600万像素摄像头,100级AI美颜美肤相机;以及经过算法优化的续航时间。
它终究只是一款千元机产品,硬件和外观上没有过于创新并不为过,却强行引入了时下流行的区块链技术。但联想并没有介绍具体区块链技术怎么样实现的,根据常程的介绍,联想S5手机中的Z空间支付区域系统底层搭载了“区块链”技术。
联想S5最大的亮点,就是沿袭了联想一直以来怪异的手机产品设计理念,倒也符合联想移动“生命不止,造作不休”的气质。
收购摩托罗拉
联想移动从盛而衰的起点
2014年1月30日,正值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联想宣布以29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获得了摩托罗拉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以及品牌和商标,包括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关系。
时任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出任摩托罗拉管理委员会主席,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消化摩托罗拉,实现联想手机和摩托罗拉的双品牌策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表示,联想集团希望双方整合完成后的第一年内(2015年)在全球市场上销售1亿部手机,未来能在智能终端出货量上超过三星和苹果。
和杨元庆不同,刘军当时很低调,一直对外表示“暂时还没有对摩托罗拉品牌的详尽运营计划,但是对带领这部分业务扭亏为盈充满信心。”
在宣布收购摩托罗拉之后,根据当时IDC全球智能终端市场数据给出的报告,三星以23.6%的出货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16.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联想集团市场份额从约为6.7%攀升至7.4%,排名全球第三。
但同样是在2014年,小米迅速壮大,华为、OPPO和vivo在内的国产品牌崛起,加速智能手机市场合约机渠道崩塌,逐渐向非合约机转变。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三大运营商全面下调营销费用和终端补贴,这意味着手机销售将以裸机为主,手机厂商再难以依靠运营商补贴获取市场份额,渠道依靠合约机返点盈利的方式逐渐过时。
短命的ZUK——管理层持续动荡
面对终端渠道策略的改变,联想并没有坐以待毙。
2014年12月11日,神奇工场正式成立,这是一家由联想内部孵化的全新互联网模式的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务公司。
2015年6月2日,常程出任神奇工场CEO。6月8日,在常程的首次媒体沟通会上,他宣布ZUK首款产品被命名为Z1。8月11日,ZUK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手机新品Z1,售价1799元。很显然,ZUK承担着当时在互联网手机领域和小米等新兴品牌一争高下的重任。
常程是一名联想老兵,在2000年加入联想后,曾先后主导过联想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研发。2011年,常程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移动端到端软件平台总经理,转身移动互联业务,打造联想乐商店和茄子快传,孵化并研发联想K900智能手机。联想K900手机因为产品出色,加上科比的代言,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而就在常程成为神奇工场CEO的同一天,联想集团同时宣布的人事调整还包括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总裁、摩托罗拉移动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军离职,陈旭东接替刘军的岗位。
在刘军离职的前一个季度,联想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做到了全球前三名的位置。但是在中国区表现不佳,根据IDC当时给出的数据,联想手机在过去一个季度的出货量仅仅排名中国市场第五位。这在曾经誓言“赶超三星和苹果”的杨元庆心里,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主打互联网渠道的ZUK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成绩。2016年4月1日,陈旭东对联想移动业务进行整合,神奇工场回归联想移动,新的MBG中国业务整合了原MBG中国区的团队、神奇工场,常程回归并出任MBG(联想移动业务集团)业务的副总裁。
到了2016年11月3日,联想再次迎来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乔健将接替陈旭东担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中国业务负责人,移动业务集团联席总裁,直接向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汇报。
在随后的业绩沟通会上,杨元庆表示,“未来(手机业务)品牌整合会进一步加强,Moto将会是我们未来智能手机的唯一品牌。”
乔健——有心无力的门外汉
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后,乔健成为第三任掌门人。她和刘军、陈旭东非常不同,自1990年毕业后加入联想集团,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上任后自高层开始进行人事改革。
自2017年2月开始,原三星通信研究所、产品研发高管姜震加盟联想负责联想MBG中国区的产品;原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虞杲加盟联想移动负责中国区的渠道销售管理;原中国电信终端公司市场销售部总经理朱涵加入联想移动负责战略运营;原中国电信终端总经理马道杰加盟联想移动负责战略转型及业务突破。原戴尔中国市场部总监,摩托罗拉中国品牌营销负责人陆旻轩加入联想移动负责品牌营销和推广。
2017年7月,联想的TechWorld在上海举行,乔健携五名空降的高管集体接受媒体的采访,她表示,“2017年是联想移动转型的一年,元庆并没有给任何的KPI。”在乔健的规划中,2017年第一季度主要是搭建团队,第二季度是品牌提升,第三季度是理顺销售渠道,最后才是产品的迭代。
乔健的确是按照她的规划在做。人事改革之后,乔健开始主导品牌的整合。2017年7月24日,联想宣布ZUK手机网站正式关闭,并被替换成Moto官方网站,ZUK时代正式落下帷幕。联想移动旗下品牌仅保留摩托罗拉和乐檬,其中摩托罗拉主攻高端市场,乐檬主打千元市场。
然而乔健苦心搭建的“五虎将”团队很快就出现松动。2017年12月1日,联想集团再次进行了一次内部高层调整。联想MBG中国业务常务副总裁马道杰从联想离职,而虞杲随后也离开了联想。常程回归联想中国区之后,姜震从来没有再出现过,被认为已经离开了联想移动。
兜兜转转,联想移动业务又回到了刘军主导顶层设计,常程负责产品的时代。乔健的改革策略起初轰轰烈烈,最终也被打上“失败”的标签。
联想移动的问题在于产品更在于人
离开联想后,刘军在谈到联想手机曾表示,联想手机在国内出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品牌上做成了一个二流三流的企业。
“以前,联想手机一直是运营商渠道的第一名,这是正确的,也是好事。中国三大市场——运营商、开放市场、电商市场,运营商做到第一不是坏事。联想在开放市场没有做好,这是联想目前最大的问题。但我不觉得联想手机未来没有机会。比如Moto Z,带哈苏模块的手机。我觉得至关重要的是——如果要突破,还是要在产品创新、营销和品牌上下功夫。”他说
但是联想移动的创新,从来都是跟风和想法异类。
以刘军提到的Moto Z为例子,这款产品曾经是被联想寄予厚望的旗舰产品,以“多模块”为卖点进行产品宣传。“首先用户对于多模块的概念就不是特别懂,加上3999元的定价偏高,销量不佳在所难免。”一位联想内部人士表示。
在多模块的宣传上,除了概念的生涩难懂,营销上联想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当时Moto Z系列上市的定价会上,高层对于Z系列信心满满,认为即使定价在3999元的价格,也会引发抢购。然后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足以证明Moto Z系列定价策略的失败。
包括同期发布的Moto Z Play以及后期的Moto Z2 Play也是如此。目前在京东上,Moto Z的价格已经从3999元降价将近1800元,Moto Z Play和Z2 Play的价格也都出现下跌。“他们的年纪都大了,很多都变不过来了。”该人士说到这个情况,也是只能摇头叹息。
在产品理念上,Moto Z系列主打的多模块包括哈苏相机、JBL音箱和投影三大模块,最早联想的判断是哈苏相机模块会更受欢迎,然而在上市半年后,才发现用户购买最多的是投影模块。用户对此的反馈是,手机的相机和音质明明就不错,为何还要多此一举花那么多钱买模块。
联想S5这款常程回归中国区业务之后的第一款产品,居然也和生涩难懂的区块链技术沾上了边。常程的情怀—即使ZUK没了依然坚持为用户推送ROM更新,已经被现实取代了。
这款区块链手机很快会成为许多产品中普通的一款,难以被人铭记。因为但凡一款经典的手机产品,从来都是在一个领域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比如iPhone 4的外形设计、小米MIX的全面屏、华为手机的人工智能芯片以及iPhone 的双摄像头。
“我们不反对创新,但反对这种失了节奏无脑的跟风。”联想S5的发布会之后,一个参会者在朋友圈留下了这句话,配图就是常程和他的区块链手机。他张开了双臂,就像一个在梭哈桌前的赌徒,在all in之后等待开牌,那经过修饰的笑脸,可能是掩盖自己的不安,也有可能是最后的狂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Counterpoint:2028年Gen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7.3亿部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深圳中院宣告柔宇破产 曾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
- Canalys:2024年Q3全球AI个人音频设备出货量达到1.26亿部 同比增长15%
- 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Q3出货量激增15%,苹果下滑9.2%
-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加速进军欧洲高端市场
- 华为Mate 70系列即将发布,霸占微博热搜前三
- 明基发布新款27寸2K显示器PD2706QN,首发价3499元
- PC Partner迁总部至新加坡并上市,生产基地转至印尼,继续领跑全球GPU市场
- 深耕智能家居领域,苹果计划2025年推出AI驱动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