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未来科技的第一印象,大多来自于文艺作品,当然也包括“人工智能”。早在1927年,弗里茨·朗执导的无声电影《大都会》里创造的人造玛利亚一角,应该可以说是电影史甚至是文艺史上的,第一个人工智能角色。随后的很多年,有关人工智能的文学影视作品不断推出,消费者在这些作品中既能看出人工智能对未来生活的极大帮助(比如《钢铁侠》系列的查韦斯),也能看到未来人工智能的隐患(比如《异形》系列中大部分的生化人)。
然而就在这两年,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号称搭载了“人工智能”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学习机器人、智能音箱等等,价格几百元就有交易。消费者看到本来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变得如此低廉,然而购入后却发现产品体验和想象中差的不止一点半点。究竟真正消费级的“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远呢?本居士今天就为大家好好分析。
《异形·契约》的真主角就是这位人工智能了
人工智能究竟是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的第九集《定时装置的囚奴》里,通过情报长新见熏和剧中小说《9号观察人之心》的双重解说,解释了AI的真正的含义:通过程序进行多重处理,最终主动实现各种逻辑的闭环,模拟人类的智能,然后被动或者主动的进行任务。而在逻辑闭环的过程中,AI有可能会发出自己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
事实上,有一种测试方式能测试一个设备或者软件是否是人工智能,这就是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一种检测人工智能是否存在的装置:多个测试者通过键盘等方式向被测试者简介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这个测试方法的门槛有些低,之前已经有些聊天软件通过了图灵测试,不过作为一个见识人工智能是否出现苗头的测试,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当然了,就目前的消费级的产品,要他们通过图灵测试,以至问出哲学三问似乎不太可能,而主动逻辑逻辑闭环和被动逻辑闭环当中的鸿沟也是人工智能是否成立的分水岭,如果迈不过去就意味着这个产品不能“自我学习”,就不能称之为人工智能了。
亚马逊echo
本质是语音助手的“AI”产品
事实上,用语音控制的智能音箱不算是一件“崭新”的产品,2014年开始推出了亚马逊Echo音箱就只提供了语音交互作为唯一的控制方式。不过将语音助手“升格”为人工智能的,则直到今年才开始。
今年不少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品牌,包括小米,百度和阿里等等,并将这些AI品牌移植到旗下的消费级产品,其中以智能音箱数量最多。不过根据本居士的观察,这些产品似乎有将语音助手当作人工智能的嫌疑。
以苹果SIRI、亚马逊Alexa为代表的语音助手的初衷就是通过智能对话与即时问答的交互方式,便捷的协助用户完成一些事项,简化用户的手动参与。让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从原来的图文上升到语音,随后语音助手登录到更多产品上,和手机不同,娱乐产品的人机交互次数相对没这么多,语音助手的实用性更大。
虽然语音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完成一些任务,进行简单的互动,不过由于工作原理相对简单,无非就是程序对应(根据用户指令而进行程序反应)和简单搜索(基于程序对应后连接搜索引擎),缺少人工智能必备的“学习”元素,只有交互没有交流。当然了,以目前的消费级产品的硬件水平,要达到理想中的人工智能的水准,似乎也不太现实。
被寄予厚望的苹果Homepod
玩概念前先把产品体验做好
其实公允来说,语音控制功能本身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让用户解放双手,即便不搭上“人工智能”这个卖点也可以让用户满意的。不过目前市面上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搭载语音助手的产品大多体验强差人意。
首先是语音识别精度的问题,虽然现在中文语言识别的技术不断提升,不过由于中文相对灵活的语法系统,智能音箱目前还不能灵活掌握,尤其是对长句子的理解和不同地方口音的识别。据本居士的观察,很多智能音箱用户在“交流”时都用各种“例句式”的指令,然而即便如此音箱的回应率也相当一般,与国外像亚马逊Echo音箱等产品的差距比较明显。
其次是功能方面的问题,目前智能音箱的功能相对单一,基本上除了播放歌曲,朗读新闻之外基本就没有其他功能了。少数品牌会有一些比较个性化功能,比如购物等等,但一般只会为用户搜索排名第一的商品,非常鸡肋。同时,购物时用到的“音纹验证”因为技术的问题显得非常苛刻,哪怕用户感冒都会认不出。
目前已经有品牌的智能音箱能实现家庭电器管家的功能,前一段时间小米也发布了自家的智能音箱产品,官方宣传视频中该智能音箱可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开关家中的智能产品,如智能电灯泡、扫地机器人、智能电视甚至是电饭煲(当然米还是要用户添加和洗干净)。不过这些产品必须要是同一个品牌才行,对用户的要求有点高。
人工智能产品的三阶段
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所以人工智能也分很多种,我们可以按照实力将人工智能分为以下三大类。
弱人工智能: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强人工智能: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这里的“智能”是指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
如果从这些定义来看,目前人类在弱人工智能进展颇大了,毕竟连围棋这种“人类最后的智慧高地”都被攻略,不过这类型人工智能做成消费级产品用途太单一。至于强人工智能虽然看起来和目前的智能音箱“很像”,不过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目前的智能产品离真正的强人工智能还有一大段距离。
总的来说,目前所谓的AI产品大多是搭载语音助手的产品变种,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同时由于成本的考虑,这些产品的硬件规格都不是很高,导致产品体验一般。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善这些产品本身的性能,比挂上个“AI”的新名号要正要得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Counterpoint:2028年Gen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7.3亿部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深圳中院宣告柔宇破产 曾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
- Canalys:2024年Q3全球AI个人音频设备出货量达到1.26亿部 同比增长15%
- 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Q3出货量激增15%,苹果下滑9.2%
-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加速进军欧洲高端市场
- 华为Mate 70系列即将发布,霸占微博热搜前三
- 明基发布新款27寸2K显示器PD2706QN,首发价3499元
- PC Partner迁总部至新加坡并上市,生产基地转至印尼,继续领跑全球GPU市场
- 深耕智能家居领域,苹果计划2025年推出AI驱动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