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7月18日(北京) 2012年度CCTV中国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席押注一亿,豪赌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此时的王健林对传统线下商业信心满满,而就在短短的一年后,王健林的口风有所松动,在回应媒体关于赌局的采访时表示放弃赌局,称亿元赌局仅是一个玩笑,10年以后电商和传统商业都会过得很好。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13年度CCTV中国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格力老大董明珠与小米科技CEO雷军再抛10亿赌局,同样是线下传统商业与新兴线上互联网模式之争,这次王健林却站在了雷军这一边。虽然这是电视走秀,王健林也有点帮雷军圆场的意思,但从话里话外,已然能看出其思维模式的转变!
事实也是如此,这几年王健林没闲着,一直在忙于线上布局。并且,万达电商和O2O已被提到公司战略层面,不过王健林的线上帝国梦并不顺利,万达电商一波三折,少有起色,O2O布局进展缓慢,难觅亮点。与互联网公司相比,万达电商公司内部文化相对保守,人才流失严重,高管团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几经动荡。业界一度看衰万达电商与O2O的未来发展。随着,电商对传统商业生存空间的大力挤压,王健林很快感受到子危机。近来,这位中国首富有点坐不住了,放出狠话,要狂砸50亿血战电商和O2O。消息一出,立即引爆媒体,热议不断。再联系到不久前王思聪对京东“龟速”快递的吐槽,两父子一唱一和,顷刻间已为万达商业帝国进军电商和O2O领域打响了头炮,博尽眼球。
事件回顾:王健林豪言砸50亿上马电商和O2O
据多家媒体报道报道,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日前在2014年万达集团半年工作会议上做了详细的业务报告,王健林再度放出狠话,称万达集团将全力投资电商,一期投入50亿,快速推进电商、O2O发展,使其成为万达集团的第五大业务支柱。王健林最新表述的电商战略,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组织上:放手发展,给予充分自主权。王健林强调,不要用万达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电商,要给电商创新、决策、财务的自主权,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随时准备更换思路与人员。但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还要有强有力的监督。
2、资源上:所有网上资源均分享给电商。王健林表示,在万达足够壮大后,或者自己投资了银行,可以与银行统一发卡,在万达系统内部实现网上一卡通,这张卡在全国万达广场、酒店、度假区消费,购房都能通用,消费还有折扣、积分、抽奖、增值服务等等。依靠万达每年产业内的几十亿人次客流,取得优势。
3、品牌上:构建物理模式,定义万达电商。万达电商要在一两年左右,让大家一说万达电商,就立刻联想到是真正的O2O。万达电子商务模式的物理形象要尽快展示出来,要回答万达电商是什么。
4、模式上:王健林表示,万达决定联合中国最大的几家电商成立万达电商,让其参股,首期投资50亿元,并用3年左右时间找到盈利模式或者方向。
逐条剖析:万达的理想与现实间存在差距
对第一点来说,王健林自身的魄力和对互联网思维的认可都无话可说。作为中国首富,他一手把万达打造成高端商圈的代名词,不可谓不厉害。在对互联网思维的接受程度上,从与马云对赌到主动“认输”取消赌约再到主动拥抱互联网,甚至包括“派遣”其儿子在网络赚足眼球,都表明王健林已经做好拥抱互联网的准备,可以说带头的“狮子”已经准备好了。
但是那些执行战略的高管“羊群”呢?真能在听完一次报告就转变思想吗?即使转变了真的能学以致用吗?我看未必。更重要的是,“但”后面的内容才是重点,“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还要有强有力的监督”,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八字还没一撇就开始谈监督,可是外行怎么监督内行呢?
所以,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人才最为关键。早前,万达电商多位高管离职,就轰动一时。万达电商人员薪资水平非常高,但为什么人才流失率却是一直高居不下呢?核心问题不是出在钱上,而是文化冲突。万达集团业务盘根错节,管理链条相对较长,内部文化相对保守,与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状态反差巨大。如果不是王健林亲自出马,并从根本上寻找改变,从互联网公司挖过来的人才,很难适应万达现在的企业生态,出走风波还会持续上演。没有人才的稳定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不过,从王健林的言语中,已然看出其思维方式的转变。“不要用万达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电商”意味深长!但可能还需更进一步!
今年7月,万达电商管理层大换血,原奢侈品电商佳品网COO董策将出任CEO,原高朋网副总裁高峡出任COO。新上马的高管都可谓互联网领域的老将。如果工作模式和文化生态也能随之升级,再加上大力度的资金支持,万达电商和O2O或许明年会是另一番天地!
再看第二点,“所有线上资源给电商”,以及“在万达系统内部实现网上一卡通”,足见其开拓线上资源的决心和结合线下的确有资源。依托现有的线下资源,相信万达电商自成一家应该问题不大,线上线下打通现有的业务也能做成一个千亿销售规模的电商小帝国。
但是,再想做大,做成大电商帝国就有些麻烦了。一方面,万达再强但毕竟覆盖有限,线下的扩展速度费时费力,线下和线上的打通也要耗时间,可预见万达电商在成长到一定时间后必将遭遇瓶颈。另一方面,万达对入驻的商家也并非具备完全控制权,广大商家也在其它电商平台有布局,不可能在万达一棵树上吊死,这也制约了万达电商的未来高度。
在半年会上,王健林如此浓墨重笔地强调这一点,也反映了当前万达集团内部各系统各自为政的状态。作为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要想全面实现资源集中,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资源一旦整合,威力不可小觑!万达集团的线下实体资源遍布全国各地,服务品类覆盖酒店、娱乐、餐饮、旅游、零售等众多关键领域。这些资源通过线上整合、打包、分发后,能够更加高效地服务目标客户,大幅提高客户粘性。
另外,其所谓的一卡通,并不算创新。线上线下打通,各地联动,消费统一,积分通用等本应如此。但,这张卡如果与万达集团庞大的线下资源相绑定,感觉立即就不一样了。它所带来的“通吃”效应远非“小家碧玉”所能企及。并且,公司内部资源打通,只是第一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万达电商和O2O版图必然会横向扩展,接入、整合更多线上、线下资源。合作、结盟、并购……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最终,可以形成一个以万达集团为核心的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此时,万达集团的影响力将远超现在。
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万达电商和O2O的帝国梦才刚刚开始,其前路漫漫,还需边走边看!
至于第三点,王健林的想法是很好的,正如如今的万达已成为高端商圈的代名词一样,有物理形象的电商当然是极好的,那意味着今后的万达电商即便不是号令天下的君王,也是震慑一方的诸侯。
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中国这么多电商企业,有几家是打造出物理形象的?C2C想到淘宝,B2C想到京东,B2B想到阿里巴巴,下一个物理形象是什么?万达花多少年才把自己打造成高端商圈的代名词?淘宝京东花多少时间才成就今天的地位,万达电商凭什么3年内做到?
品牌这事,是一个长期工程,而且必须步步为营,一朝出错就可能前功尽弃。不过,万达集团的体量以及王健林本人的影响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曝光!如果万达电商和O2O进展顺利,两到三年有些大突破,其品牌形象成型的速度应比普通公司快很多!
最后谈第四点,万达采用“合纵”的方式联合其它电商快速做成规模的计划值得称赞,重金投入使得这种想法也极有可能实现。通过这种模式,相信万达电商能很快成为一方霸主。但能否拉到“最大的几家电商”与之合作存在诸多挑战。当前,这种想法很可能还是王健林的一厢情愿,最有可能与之合作的还是二三线电商。
然而,“弱弱联合”的合纵方式毕竟是不得已为之,中间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古往今来以联盟不牢而最终惨败的案例不在少数。电商,特别是O2O,其实是线上线下的深度整合,中间容不得有半点的私心和扯皮,否则轻则不欢而散影响进度,重则无法调和风崩离析。
当然,财大气粗的万达,所能拿出的资源可能还不止上面说到的,其机遇可能更大。也不排除能与一线电商合作的可能,马云就曾多次表示,希望万达与阿里好好合作。不过,马云话里话外略有“要挟”之意,也难怪,毕竟阿里在这个市场已成气候。万达作为后来者必然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更有趣的是,王健林在报告中几乎没有对市场环境做分析,说得八卦点就是“完全忽视阿里京东的存在”。或许王健林早有打算,好戏在后头!
以上仅作简单的分析,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首富再造神话的决心与毅力,所谓事在人为,很多惊天伟业都是从无到有的一步步形成的。先有马云众横捭阖,从线上玩到线下,现有王健林挥斥方遒,从线下玩到线上,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对我等“屌丝”来说,有机会看一场“马王遭遇战”,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lihaigang_com 微信私人号:lihaigang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