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7月22日 FASTCOMPANY近日撰文称,今天的生成式AI和当初的“拨号上网”一样原始,体验差且缺乏杀手级应用。
如果你上了年纪,也许还记得曾经的“拨号上网”时代,不客气地讲,那个时代和今天的生成式AI有些相似,体验都很原始落后。使用生成式AI越多,你越会觉得它现在真的名不副实。
20世纪拨号上网和21世纪AI体验最大的相似之处是观感。当你使用ChatGPT,就会有一种拨号上网逛BBS论坛的感觉,在没有WWW出现之前还能容忍,但之后就难以接受了。
生成式AI和拨号上网一样原始
使用ChatGPT时你会看到答案以字符的形式一个个跳出来,这样的体验与时代格格不入。
为什么以字符形式出现?和网速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体验糟糕,但背后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在冒烟了,你也不能怪计算机不努力。试用Copilot时你会发现,AI给出结果的速度太慢了,你要耐心等候,很多人可能根本无法忍受。
除了屏幕层面,早期拨号上网和今天的AI还有更多相似之处。今天我们使用的网络无处不在、不限流;拨号上网却有很强的隔离性,而且按小时付费。生成式AI也给一种隔离感,各种功能被强硬塞进闪闪发光的图标内,但功能却没有完全整合。
如果你想享受ChatGPT Plus服务,每月付费20美元,在美国和订阅流媒体服务的价格差不多,但订购流媒体服务可以无限使用,而订购GPT-4o还会受到限制。
许多软件公司并没有将AI功能视为默认选项,它们只是将AI看作销售机会。例如,微软365 Copilot每月收费30美元,面对如此价格,企业肯定会谨慎思考,哪些员工应该购买,哪些没必要,要好好规划,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当然也有好消息,民众拥抱AI的速度似乎比拥抱网络空间的速度快。第一个BBS和第一个消费互联网服务大约是在1970年代末出现的,到了1994年美国人只有6%上网,今天使用过ChatGPT的美国人大约占全美人口的32%,但只有18%每周都会用,这意味着ChatGPT没有像互联网一样成为刚需,许多人试用之后便潇洒放弃了。
有报告称,今年销售的PC只有3%属于AI PC,许多大型软件公司不愿意花费精力为3%的用户调整软件。苹果虽然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但它并没有为iOS 18准备好,许多老旧设备无法使用。如果行业按照这样的速度推进,什么时候台式PC、笔记本、平板、手机才能为AI准备好?
回看历史,当拨号上网开始消失时互联网才真正爆发出巨大威力。Pew Research Center在报告中指出,2007年美国家庭约有51%用上了宽带,还有49%拨号上网或者没有开通网络。今天的ChatGPT有点像1998年的AOL上网服务,离成功还有距离。
生成式AI等待杀手级应用
除了体验糟糕,目前的生成式AI仍然缺少“杀手级应用”。从银行聊天机器人到搜索引擎,似乎生成式AI已经无处不在,但它仍然无法证明其实用性。
15个月前高盛曾乐观预测,说生成式AI将会大幅拉升全球GPD、提高全球生产力,现在它还如此自信吗?给PowerPoint插上AI翅膀,幻灯片可能会更时髦,摆脱剪纸艺术感,但是用户真的希望在使用Facebook Messenger时弹出聊天机器人吗?
在AI普及方面,目前的处境有些尴尬,大企业挥金如土,开发琳琅满目的AI工具和应用,但它们都找不到充分的理由说服投资者支持继续投资。我们看到,LinkedIn开发的AI工具并不聪明,当它处理不了问题时会建议用户修改提问,说问题应该与用户发的帖子有关;亚马逊Rufus AI助手会告诉你问题应该与产品有关,而这些产品你根本毫无兴趣;还有Zoom AI笔记工具,它很蠢,如果这个工具是员工,保证你会将它炒掉。
Staffordshire大学教授Catherine Flick说:“毫无意义的AI真的很烦人,因为当你上网时它提供的东西偏离预期。企业的确正在努力从模型中榨取更多东西,但它们真的被吹得太高了。”
阿兰图灵研究所研究员Mike Katell说:“创业公司喜欢给自己打上AI标签,让产品看起来相当复杂,但它们提供的东西实际上可能和美容沙龙差不多。”
AI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没有具体证据,但有人认为光是训练GPT-3就排放了500吨二氧化碳,2022年Gartner曾预测说AI工具最终消耗的能量将会比整个人类劳动力都多。
开源AI工具开发商Hugging Face的首席科学家Margaret Mitchell认为:“在科技泡沫之中,开发更多AI是最重要的事,但在泡沫之外,农作物因为有记录以来最极端的热浪而死亡,这条新闻显得更重要。讽刺的是,将AI植入一切会让全球暖化问题变得更严重,而泡沫之中的一切又都离不开空调。”
Staffordshire大学教授Catherine Flick认为,科技公司正在玩火,它们将半生不熟的产品推向公众;民众目前还没有厌倦,他们不知道生成式AI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高效与AI沟通,科技企业利用了这一现状。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民众对AI工具越来越不满意,他们就会越来越厌倦。(HARRY MCCRACKEN)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六载华为开发者大赛,“赛”出云上开发新生态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