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3月19日 南非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人口6100万,去年的GDP约为4057亿美元。南非汽车商业委员会(Naamsa)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国汽车销量为532098辆。
哪个品牌的汽车在南非最畅销呢?我们看看2023年12月的销量榜单就能有一个大概了解。12月最畅销的是丰田汽车,销量11200辆,大众排第二,销量5274辆,铃木以3355辆排第三,现代以2569辆排第四,然后是福特、日产、雷诺。哈弗只能排到第八位,月销量1480辆。三菱和起亚分别位居第九和第十位。奇瑞以1401辆排在第11位。
观察中国汽车在南非市场的表现,可以让我们对中国汽车全球化问题有更深刻理解。
特殊的南非市场
目前南非最畅销的车型是丰田卡罗拉Cross和大众Polo Vivo,它们都是在南非本地制造的。今年2月前者销量为1959辆,后者1861辆。铃木Swift以1627辆排在第三位。杀入畅销榜前十位的丰田Starlet和现代Grand i10都是在印度制造的。2月份最畅销的中国汽车是奇瑞瑞虎4 Pro,销量964辆。
南非销售的新车有很多是从印度进口的,中国进口量只能排在第二位。2023年南非从印度进口汽车157557辆,在进口轻型车中占比53.2%。同年南非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商务车39345辆,占整个进口市场的13.3%,比例还很低,但正在快速提升。
Naamsa CEO Mikel Mabasa说:“最近南非的宏观经济表现不佳,实惠成为拉动新车销量的主要原因。”他还说:“印度已经成为全球大品牌小型、入门型汽车制造中心,这些汽车利润低,销量大,印度能完成任务。”
在南非,小型、入门型汽车占了新车销量的60%。南非市场并不大,国际大品牌一般只会在当地制造少数几款汽车,其它都需要进口。例如,宝马、奔驰、福特只在当地生产X3、C-Class和Ranger,其它车型全部要进口。
据Mikel Mabasa透露,2023年南非销售的乘用车约有77%来自进口,南非的策略也很明智,它努力在本国生产高销量车型,低销量车型依赖进口。南非消费者的选择面很广,有46个品牌、2172款车型可以选择。
Mikel Mabasa说:“中国、印度是规模庞大的汽车制造中心,南非只占全球份额的0.65%,南非不会与中国印度竞争,但会努力从全球汽车贸易和制造系统中获益,尽力让本国消费者满意。”
南非是否有意引进中国品牌在当地生产,取代印度进口车?Mikel Mabasa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南非政策支持这样做,支持自由贸易和国际竞争,南非希望能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中国车飓风一样席卷南非
实际上,直到最近几年中国汽车才开始在南非拥有一定影响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北汽、奇瑞、长城都取得一些成绩,但中国汽车想赢得赞誉,与日本、韩国、德国汽车并驾齐驱还需要时间。
不久前长城在南非召开发布会,邀请经销商和媒体参与。发布会除了推出长城品牌汽车,还有哈弗、欧拉、坦克车型。奇瑞也在积极布局。奇瑞南非分公司代表透露,计划在南非推出星途、iCar、Karry、Luxeed汽车,只是这些汽车会以奇瑞、Jaecoo、Omoda品牌销售。
早在2008年奇瑞就已经进入南非市场,可惜,虽然奇瑞汽车定价较低,还是未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因为当时奇瑞汽车的品质不够高,消费者观感不佳。现在问题已经解决,奇瑞再次以新姿态征战南非。
2021年奇瑞再度进入南非市场,目前已经推出瑞虎4 Pro、7 Pro和8 Pro。2023年奇瑞在当地推出Omoda,该品牌目前只有C5一款车在售,今年会推出旗舰C9和纯电E5。最新进入的还有奇瑞Jaecoo品牌,目前有J7在售,马上还会推出J8。
S&P Global Mobility分析师Walt Madeira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像飓风一样席卷南非。”2023年前11个月,长城哈弗在南非销售3000辆标准版H6汽车,H6 GT销量为2000辆。为什么中国汽车能成功?Walt Madeira归因于“性价比”。在南非,哈弗和奇瑞汽车的定价一般不到27000美元,大多欧洲品牌汽车售价高达28600-38000美元。
外交攻势也是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去年金砖峰值召开时中国提供几百辆哈弗、奇瑞SUV汽车,声势浩大。大会用哈弗H6运送代表和媒体记者,用60辆奇瑞瑞虎8 Pro Max运送VIP代表和国际媒体记者。去年不结盟运动第19次峰会在乌干达举行,当时中国提供70辆大通D90 SUV汽车。
相比其他地区,电动汽车在非洲热度不高,但在非洲范围内南非电动汽车进步很快。去年7月比亚迪进入南非市场,推出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元Plus。市场一直有传闻称比亚迪将会在南非建厂,只是不知道传闻是否实属。(小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