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3月8日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汽车技术中心几乎已经没有悬念。东南亚与中国之间有着很强的协同性,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东南亚2030年之前将向基础设施投资2.8万亿美元,这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东南亚的电动汽车市场机遇
今天的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与外国品牌的鏖战地,所谓的外国品牌主要指是日本品牌。东南亚国家的石油主要依靠进口,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给中国电动汽车提供绝佳的进入机会。
欧佩克数据显示,泰国约有70%的原油依赖进口,印尼虽然是石油净出口国,但因为2022年出现了约297.7亿美元赤字,印尼被迫提高油价,提升财政收入。
油价居高不下,2023年下半年东南亚电动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同比大增894%,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增长主要来自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
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占据东南亚市场约38%的份额,2023年飙升至75%。在泰国新车市场,2023年中国品牌份额增加一倍,达到11%。
比亚迪在这里大受追捧。2023年上半年,泰国进口电动汽车33000辆,当中比亚迪占据约30000辆,超越日产和马自达。目前泰国销售的电动汽车约有80%来自中国品牌,日系车只占不到1%。
中国汽车品牌采用多管齐下的策略进入东南亚,将产品、工厂、资本结合在一起,全力输出,受到东南亚政府的欢迎,它们提供政策支持、给予税收减免、提供补贴、打造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新环境,迎合中国企业。
比亚迪、长城、上海五菱、吉利与当地合作伙伴已经打下基础,为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部件采购、量身定制创造了可能。例如,吉利与马来西亚宝腾合作后,在当地的销量和市场份额5年内翻了一番。
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都想成为地区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印尼甚至希望在2027年之前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先生产地。眼下东南亚国家必须通过战略合作、技术转移来壮大自身,所以它们愿意用市场换技术,但从长远看它们的野心很大,追求的是独立自主。
泰国是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2023年,五菱Air EV在印尼的销量同比大增65.2%,居电动汽车畅销榜第二,现代Ioniq 5居第一。同样是2023年,比亚迪依然是新加坡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相较而言,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的成功更加值得关注。
不知不觉间,中国品牌已经拿下泰国电动汽车市场约80%的份额。在泰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品牌依次是比亚迪、哪吒、MG。除了价格较低、技术出众、舒适、安全、创新、设计优雅、做工精良外,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成功还有两大主要原因。
首先,中国电动汽车与当地企业合作密切。例如,比亚迪与Rever汽车达成合作,它是比亚迪在泰国的独家销售商。Rever的幕后支持者是Siam Motors Group,该公司被称为“泰国汽车之王”。上汽与卜蜂集团(Charoen Pokphand Group,正大集团在中国之外的名称)合作,它是泰国最大的私营企业,背后有泰国皇室的身影。卓越的中国电动汽车结合泰国企业成熟的零售网络,使得中国电动汽车所向披靡,无人可敌。
其次,中国品牌承诺实现本地化生产,或者已经实现。自2021年开始,长城在泰国已经有2条生产线投入运营。上汽也已经在当地生产汽车,最近还宣布要在春武里开建工业园。今年比亚迪也将在泰国生产汽车。
截止2023年10月,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泰国投资14.4亿美元,中国电动汽车上游供应商也纷纷前往泰国建厂。例如,宁德时代与Arun Plus(泰国国有石油公司PTT下属企业)合作在当地组装电池,华域汽车与泰国企业CP合作,准备在当地生产电池,给上汽供货。
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已经是泰国朝野两党的共识,所以它们都热烈欢迎中国汽车品牌进入。2021年长城进驻泰国市场,得到泰国总理巴育的大力支持。在泰国购买电动汽车可以享受政府补贴,政策持续到2027年。在2023至2027年之间,泰国已经确定重点发展5大战略性产业,当中就包括电动汽车产业。泰国认为,如果想实现目标,中国汽车品牌是优先吸引对象。
去年10月,泰国总理赛塔访问中国时表示,将寻求增强与中国在电动汽车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就在同一月,赛塔试驾比亚迪海豹(SEAL)电动汽车。11月份,赛塔参观上汽春武里生产基地并试驾MG Cyberster跑车。(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六载华为开发者大赛,“赛”出云上开发新生态
- iPhone在华份额为何不断下滑?外媒分析:因无法提供AI服务
- 硬科技观察之智能体:2025年会是AI智能体爆发之年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