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3月5日 在库克的指挥下,iPhone 15来势汹汹,虽然饱受批评,但仍然畅销。不同的是,iPhone 15在中国遇到了麻烦,发布之前遭到华为Mate 60狙击,没多久便降价。现在呢?还在降。
在天猫平台,iPhone 15机型目前已经下降最多1300元(约180美元)。去年同期苹果也曾提供折扣,但只有120美元。也就是说,现在的价格进一步下探了。不只天猫在打折,京东也在打折,只有苹果官网维持原价不变。
iPhone 15在中国卖得不好
地球人都已经知道,“iPhone 15在中国卖得不好!”按营收计算,美国是苹果第一大市场,大中华区排第二,但上个季度大中华营收同比减少了13%。
Canalys分析师Jia Mo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苹果之所以在中国打折主要是想提升销量。iPhone 15上市没几个月就深度打折,说明苹果承受很大的压力。”
在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iPhone 15 128G售价为4849元,iPhone 15 Plus起售价5849元,iPhone 15 Pro起售价6849元(苹果官网7999起),而iPhone 15 Pro Max的起售价格则为8849元(苹果官网9999起)。京东、拼多多也相继下调价格,降幅最高达16%。
自iPhone 15上市以来,苹果曾多次降价促销,春节期间也曾促销,节后回归原价。第三方零售商没有跟进苹果政策,继续打折促销。iPhone 14也曾打折,但是打折时间选在上市半年之后。
分析师认为,主流渠道对新设备深度打折说明销售不如预期,宏观经济不佳、升级周期延长、中端设备竞争力增强都是iPhone 15销售不佳的主要原因。
长期关注苹果的分析师郭明錤(Ming-Chi Kuo)认为,2024年开年之后iPhone在中国的销售依旧低迷。他说,从2024年元旦至春节,iPhone销售继续下滑,苹果在1月份打折并没有改变趋势。
中国用户“抛弃”iPhone 15的原因
中国用户远离iPhone 15绝对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
手机层面:iPhone 15缺乏创新,硬件方面已经没有多少优势。iOS虽然依旧出色,但鸿蒙带来了替代选择。在品牌方面,华为拥有足够强大的号召力,高端用户不再将苹果视为唯一。简单来说,国产手机已经对苹果实现了从硬件、软件到品牌的全方位替代。
消费者层面:国货崛起、国潮流行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国产家电、国产化妆品、国产汽车被接受,美国频频打压中国,部分消费者心态发生变化,不再追捧苹果。女性消费者也许对地缘冲突不够敏感,她们本来是苹果手机的主力购买者,但是华为推出了HUAWEI Pocket 2,7499元起,vivo X Flip折叠屏手机只要5499元,它们对女性来说很有吸引力。
价格层面:即使大幅打折,iPhone 15 Pro Max仍然价格不菲,最低8849元。华为Mate 60 Pro 6499元起,HUAWEI Mate 60 Pro+ 8999元起,小米旗舰14 Ultra起步价6499元。从定价看,国产旗舰机相当自信,已经与苹果新机相差不远。旗舰机争夺的是高端用户,这部分用户可能不会在乎1000-2000的差价。苹果既然被迫降价,说明在高端市场国产已经冲击到苹果份额。
苹果内因可能才是关键
不论怎样,内因可能才是关键。苹果Apple Vision Pro没有给世界带来太多惊喜,汽车项目被砍,生成式AI落后,5G 基带芯片(又名调制解调器)研发迟迟没有成果,一连串失败绝非偶然。人才流失,创新乏力,苹果已经老气横秋,不复当年之勇。
多年来,苹果手机一直在外观上进行“微手术”,从积极的角度看,iPhone外观足够经典,能留住老用户;从消极的角度讲,消费者终究会审美疲劳。苹果擅长设计,它还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设计吗?相信很多人存有疑虑。
总之,苹果不再“酷”,不酷的苹果难有高溢价。如果苹果想证明自己的酷,即使不能在硬件软件上带来创新,也应改改设计,证明一下自己。从Apple Watch、Apple Vision Pro观察,苹果的新作品没能“亮瞎”我们的眼睛,它的设计功力还剩多少无从知晓。(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