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大家印象最深就是一个字“堵”,而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流量累计更是达到了4.83亿辆次,日均6043万辆次,更让大家体验到了“绝望”的拥堵,数小时的车程延长到了数十小时,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出行体验十分糟糕。
图1 交通拥堵示意图
如果类似的状况发生在办公网络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视频会议“马赛克”、大包文件“反复传”、远程协作“慢半拍”等种种网络时延带来的影响再次让人 “崩溃”。
图2 网络拥堵示意图
影响网络时延的因素很多,比如传输距离、网络拥塞情况,还有就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网络架构和转发机制。而目前在办公网络应用较多的网络架构,除了主流的以太网之外,还有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网络架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种网络架构对网络时延影响的区别。
网络时延一般可以分为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发送时延等。
所谓传播时延,是指光(电磁波)在信道中(例如光纤)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考虑到介质的折射率以及全反射会使实际路径变长,因此在光纤中的速度低于光速,其传输速度约为2*10^5km/s,也就是大约 5us/km。传播时延主要跟传播距离强相关,不同的网络架构区别不大。
除了传播时延,还会有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以及发送时延,这几种时延受网络设备、组网架构、关键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
以太网的转发机制比较简单,只需要基于帧的网络交换处理,从接入到汇聚,汇聚到核心都是独享带宽,这就好比是独立划分车道的高速路,时延比较稳定。另外,以太网交换机采用企业级专用芯片直接转发,每次转发时延几乎都小于5us,在普通办公网络三层组网架构中,引入的时延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而PON网络还需要进行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复用、以及DBA(Dynamic Bandwidth Assignment动态带宽分配)调度交互、ONU上线开窗预留等处理过程,因此会额外引入一定程度的时延,导致网络时延抖动较大,达不到确定性us级,这也是PON网络架构当前无法作为5G回传网络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企业办公PON网络“高时延”的三大因素:
1、TDMA时分复用
在PON网络中,一个OLT(Optical Line Termination 光线路终端)的PON口下会连接多台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设备,上行数据采用TDMA共享信道方式传输,由OLT统一给一个PON口下的所有ONU统一分配发光时隙,也就是说在每个时刻,只有一个ONU可以发光传输上行数据,其他的ONU要排队。这就好比本来是多个车道,到OLT那里需要合并成一个车道,体验过高速堵车人都会知道是多么崩溃。
图3 PON网络上行TDMA示意图
由于上行的TDMA机制,ONU只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隙范围内发送上行数据,这个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程度的时延,时隙排在后面的ONU只能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发送数据,这段时间的数据包保存在ONU的缓存中。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的上行帧长固定为125us,因此上行的TDMA机制会引入125us的时延。
2、DBA调度交互
在GPON系统中,一个PON口会下挂多个ONU,每个ONU需要严格按照TDMA的时刻要求发送上行数据,以保证不会出现发送冲突,这个时隙管理和分配的过程由OLT完成,由于各个ONU的业务和流量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平均分配时隙的方式不合适,为了提升带宽利用率,标准定义了用于管理上行PON流量的DBA动态带宽分配协议。
OLT内部DBA模块不断收集ONU上报的DBRu报告,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以BW Map的形式下发给各ONU。各ONU根据BW Map信息在各自的时隙内发送上行数据,占用上行带宽。这样就能保证每个ONU可以根据实际的发送数据流量动态调整上行带宽,提升了上行带宽的利用率。但也正因为这个交互的机制,导致网络时延和抖动劣化。
3、ONU上线开窗预留
在PON网络中,OLT需每过一段时间(0-10s)需要探测有无新ONU上线,这个时候OLT会让所有的ONU停止发送上行数据,等新的ONU上线注册完成以后,ONU才能再开始发送数据。这种感觉就好比坐公交车,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等一会儿。
图4 PON网络预留给ONU上线的开窗时间
由于典型PON系统允许的ONU距离需要覆盖0~20km,在光纤上传输的往返时延差达到200us,再加上开窗时ONU的随机时延48us以及ONU响应时间2us,因此PON网络中自动发现ONU上线的开窗时间预留了250us,这个过程会额外引入250us的时延抖动。
写在最后
网络时延的计算远不止于数算链路的数量那般简单。事实上,它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传输距离、网络架构以及转发机制。这些元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因此,在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时,我们也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关键因素,以确保网络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以智赋网"关键一跃!华为首发Ambient Site构建无线智能化底座
- 硬科技产业观察之端侧AI:AI算力随身释放千亿价值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以智赋网成MBBF 2024焦点
- 英伟达最亲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价大跌,对AI产业影响几何?
- 请回答MBBF 2024:关于移动AI时代的一切
- 高通ARM争的是什么?定制设计威胁到ARM生命线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尔和美国都陷入了挣扎
- 讯飞星火与华为数据存储强强联手,“以存强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飙升30%
- 原生鸿蒙发布:移动操作系统的一大步,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大步
- 阿斯麦订单“腰斩”股价暴跌16%,半导体产业寒冬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